汉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205年的春天,刘邦率领大军东出函谷关去攻打西楚国。这是刘邦自从杀回关中以来第一次出关要寻找项羽决战。刘邦这次出兵打得非常顺利。刘邦在四月份开始出函谷关,四月份刘邦就打到了西楚国的国都彭城,把彭城给占了。刘邦进入彭城可以说是非常顺利。换句话说,刘邦这一次东出函谷关一路上打得顺风顺水。
这里边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:第一个原因,刘邦的兵力众多。这一次刘邦可不像鸿门宴,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只有10万人,项羽是40万联军。而这一次项羽没有组织联军,刘邦的军队达到了56万,是五路诸侯的联军,所以他兵力众多,这是刘邦可以打入彭城的第一个原因。第二个是军心大振,刘邦这一次打的时候,他的军队士气很高,因为他的很多士兵都是江苏人,等于是打回老家去,所以大家的情绪特别高涨,这是第二个原因。第三个原因叫正义之旗,在彭城刘邦还高举了一面正义之旗。
军队打仗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说你这一次出兵有没有道理,你是正义之师,你还是侵略他人。而这一次刘邦打出来是正义之师的旗号。本来刘项两家之争是两个集团之间的竞争,既然是两个集团的竞争,刘邦凭什么能够打出来一个正义之师的旗号?这里边有一个原因。刘邦这一次出征的时候走到河南的新城,他在这地方,遇见了一个人。史书记载这个人叫三老董公,三老是个职务。当然这个官够不上官,只能叫做吏。三老是管什么的?是秦代设的专门管乡一级的教化的,叫三老。这个人姓董,名字不知道了,所以尊称他为公。
三老董公在新城拦住刘邦,嚎啕大哭。这是个怪事,刘邦也愣了,就问他什么事情。原来这老先生一说,说他哭不是为别人,是为义帝被项羽所杀,感到心中非常痛苦。然后就诉说了他心中的悲痛。这一说刘邦的反应非常灵敏,原来刘邦没有想到义帝的事。史书记载刘邦听说三老董公为义帝之事大哭以后,刘邦就在这叫袒而大哭,袒而大哭就是把衣服解开,露出来一条袖子,然后大哭。刘邦跟着也哭起来了。哭完刘邦做了三条决定。第一,
全军发丧,这是一个决定,就是整个刘邦的56万人全部要穿孝服。第二件,叫哭祭三日,史书记载的原话叫临三日。临就是哭。刘邦专门为义帝哭祭了三天。
第三条,诏告诸侯。刘邦发了一个公文,通知天下所有的诸侯,说项羽杀义帝是大逆不道,我要和你们一块去消灭杀义帝的有罪之人。他不说项羽,他说是杀义帝的有罪之人。
关于义帝,我们在鸿门宴之前讲过,当年还是项梁接受范增的建议,在陈胜死了以后,找到当年楚怀王的孙子熊心,立他为楚怀王。项羽入关以后,在大封天下诸侯之前,他把楚怀王升了一格,叫义帝,因为我们说义父的义,义父不是自己的父亲,就是我认他做父亲,这就是义帝的由来。然后他就下令把义帝迁到南方去,把义帝迁到南方去以后,项羽再下令,最后由黥布派人把义帝给杀了。
杀义帝这个事是刘邦出关之前所做的,就是汉二年的第一个月,10月所做的。到汉二年的春天,刘邦走到新城,三老董公拦着刘邦这一哭,才把刘邦给提醒了。让刘邦明白了三件事:
第一,义帝之死是可以大作文章的,义帝是我们大家共同尊奉的。现在你把义帝给杀了,那么今后我打你的时候,我就要打一个旗号,为义帝报仇。这是让刘邦明白的第一个道理,就是义帝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一张王牌。其实义帝之死早在这之前死了好几个月了,刘邦未出函谷关之前他就知道,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是可以大作文章的一张牌。新城三老拦着刘邦这么一哭,把刘邦给哭醒了。所以刘邦非常具有这种政治家的敏锐性,所以他立马就觉得义帝之死是一个可利用的牌,所以他要打这一张牌。
第二,三老董公这一哭,他发现天下的老百姓对义帝之死很在乎。否则这三老董公怎么会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拦着他的马嚎啕大哭,说明很多人很在乎这件事。既然大家在乎,那么我就拿这件事来大作文章。这是他明白的第二个道理。
第三,是给他解决了未来的一个大麻烦。刘邦的目的是要当皇帝,假如项羽不杀义帝,将来刘邦要是灭了项羽,刘邦要当皇帝的时候,这义帝怎么办?还得给他办了。现在是项羽提前把他未来的困难给解决了。
他反过来还抓住这个还可以做文章,多大的政治便宜。第四个原因是因为彭城空虚。彭城是西楚国的国都,但是彭城的守军并不多。西楚国国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。守军到哪去了?项羽带着他们到齐国去平叛了,现在齐国还没有回来,所以刘邦很顺利地就把项羽西楚国的国都给拿下来了。
项羽怎么打?项羽是带着他的三万精兵绕到徐州的西边,和河南接壤的有一个安徽的县叫萧县。萧县离徐州六十里地。项羽带领大军首先是绕到了萧县,萧县,刘邦没有重点设防,因为萧县这个地方只有从西边来的军队才会过萧县。项羽从北边来,只能从往南打或者从东边打,没有想到项羽兜了个圈,转到西边,占了萧县。然后项羽开始对彭城的刘邦的军队发起攻击,这个仗打得很漂亮。他是在萧县开始打,早上开始打,中午。六十里很快就到了,中午刘邦的彭城的军队已经开始崩盘了,全面崩溃了。崩溃的一个标志是很多人争着跳水逃命,光跳到河里淹死的史书记载十余万人,十几万人跳到河里淹死了。然后向安徽撤退,在安徽的灵璧,项羽又追上来,又打了一仗。这一仗刘邦的军队又死了十几万,两个十几万,我估计给刘邦的56万军队差不多解决了将近30万。剩余的军队全乱套了,连刘邦自己都被围住了,逃不出去。
刚好在当口,也太巧了,来了一场沙尘暴。整个白天变成了夜晚,而且沙尘暴吹的方向是对着项羽的楚军去吹,迎着楚军去吹,把项羽的军队给吹散了。这一吹散,部队开了个口子,刘邦带了十几个人逃出来了。逃出来以后,刘邦就想到应当去接家人了。刚好在路上,刘邦碰见了他跟吕后生的儿子和女儿。儿子就后来的汉惠帝的刘盈,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。史记有两处记载的特别详细:第一处是在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记载这段话,这段话这样说的:“道逢孝惠、鲁元,乃载行。楚骑追汉王,汉王急,推堕孝惠、鲁元车下,滕公常下收载之,如是者三,曰,虽急,不可以驱,奈何弃之。于是遂得脱。” 这是刘邦的《本纪》记载的。另外给刘邦赶车的这个人叫滕公,就是夏侯婴。我们讲过这个人。
《史记·夏侯婴传》也记载了这件事。怎么写的?汉王急,马罢,虏在后,常蹶两儿。欲弃之,婴常收,竟载之,徐行。面雍树乃驰。汉王怒,行欲斩婴者十馀,卒得脱。这两段话的意思合起来是什么意思?
刘邦带着人逃的时候,碰见他儿子女儿,下车就把儿子女儿顺便捎上了。捎上以后,加了两个人,跑得慢,马也累了。后面的追兵又追得很急,刘邦就急了,就一脚把他儿子女儿踹下去了。然后赶车的人就下来把他儿子女儿抱上去,然后刘邦走不多远再踹下去,前后踹了十几次。赶车的滕公这个人心非常善良。最后他到什么程度?《夏侯婴传》有一个记载叫“面雍树乃驰”。他把孩子抱上来以后,车先走得慢一点,徐行。车走得慢一点,什么叫面雍树乃驰?就是让他的小孩在后面抱着夏侯婴的腰,小孩从后面抱着他的腰,再一个孩子抱着前面的孩子的腰,两个孩子加上他都抱到一块了。他才快马加鞭赶车走。就这样写的。
但是刘邦由于夏侯婴一会一停车就拉他儿女,刘邦急了,拔出来剑要杀赶车的车夫。最后算是没杀。那么他怎么逃出来的?另外一篇传记,就是《季布栾布列传》有记载。有一个项羽手下的将军叫丁公,就姓丁。丁公不知道他的名字,所以叫丁公,带着人最后追上刘邦了,把刘邦给围起来了。围起来刘邦逃不掉了,刘邦就冲着丁公说了一句话:“两贤岂相厄哉?”这话什么意思?咱们俩都够得上是贤才,咱们两个何必要苦苦相逼。他说过以后,丁公其实完全可以把刘邦抓捕了,丁公就觉得该放刘邦一马,因为他称他为贤。丁公就有点很得意,就网开一面,把刘邦、滕公和他的儿子女儿给放了。就这样刘邦算是逃出了彭城这个范围。
所以刘邦在彭城算是打了个大败仗。他的父亲太公、他的妻子吕后、还有他的哥哥刘仲、还有他的侄子,这一帮人很不幸,没有遇见刘邦,遇见项羽的军队了。所以项羽的军队把他们一窝全抓起来,送到项羽的大营中间,把他们放在营里面做人质,包括吕后在那都扣做人质。这一扣就是28个月。大体上来说有这么几条原因:第一,楚军士气高昂。
西楚国的军队这一次仗打得士气非常高昂。你想想,西楚国是凶猛善战的军队,这次刘邦把人家的国都给占了,人家拐回来要收复自己的国都和家园。你说西楚国的士兵什么样的士气。
而刘邦的士兵占了彭城以后,天天在那喝酒,天天在那娱乐,高兴。所以,荀悦的《汉纪》在评论彭城之战的时候有一段话很精彩。他说,汉兵逸豫,战心不固;楚兵皆有愤激之气,羽选精兵以攻,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。项羽选的是精兵,刘邦拿的是怠惰之卒,已经提不起劲来了。这些军队和项羽去打,那肯定打败了。这是第一个原因。
第二,项羽指挥得当。项羽这一仗显示他的军事才华,他是以三万精兵击败刘邦56万大军。这一仗在中国军事史上已经作为一个经典战例了。项羽指挥得非常得当,他的军队是在刘邦最想不到的地方,萧县出现,然后出其不意攻击刘邦的彭城。所以这一仗项羽指挥得当。
第三,张良、陈平皆无预见。陈平也在刘邦的大营之中。我们看《张良传》,再看《陈平传》,都记载这两个人都跟着刘邦,都在彭城。这两个顶级的谋士没有一个人给刘邦提个醒。两个顶级的谋士一个人都没有想到项羽会来这么一手,谋士毫无预见。
第四,刘邦盲目乐观。刘邦从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军队,他这次指挥了56万大军,而且军队的士气很高昂,又打着一面正义的大旗。彭城守军又不多,所以刘邦打得太顺了。打得顺了以后,他忘了项羽是一员战神。
第五,联军组织松散。联军有一个优点,就是人数特别多。但是联军是五国诸侯的联军,其中有赵国的军队。赵王当时是怎么答应刘邦出兵的?刘邦提出叫赵王参加他的联军去打徐州,打彭城。当时赵王手下有一个人叫陈馀,就给刘邦提了一个要求,叫我出兵可以,你得把原来的常山王张耳给他杀了。最后刘邦为了让赵王出兵,找了一个长得特别像张耳的人,把这个人给杀了。杀了以后,把这个人的人头拿过去送给陈馀看,陈馀看这人头像张耳,这才答应出兵。赵国军队这么参加的,所以联军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的,联合作战指挥部可能在联合作战方面还指挥不灵。
所以一旦打乱的时候很快容易垮。这也是个原因,最后一个原因。我们要知道的是骑兵奔袭步兵,史书记载是项羽带了三万精兵。这三万精兵是什么军队?没有记载,没提,没有提是什么军队。但是我们估计很可能是骑兵。为什么?第一,因为项羽手下的骑兵是当时最优秀的军种;第二,他是长途奔袭,用骑兵比步兵要好;第三,他用三万军队把五十六万军队迅速打垮,也是因为骑兵打步兵比较合理。所以骑兵打步兵就像砍西瓜一样,很快就把刘邦给解决了。
这样刘邦就在彭城遭到了他一生以来第一次大败仗。刘邦不甘心,逃到下邑,刘邦就下马问张良,他问张良问了一句很重的话:“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,谁可以共功者?”刘邦说,我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捐出来,你替我算算,给谁可以和我联手把项羽给灭了。刘邦这个计划非常大胆,他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捐出来,现在他问张良给谁可以和我共同打天下。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下邑画策。
张良说,只有三个人:你的手下是韩信,还有一个,我们集团中间还有一个彭越,这个人可以。第三个人就是项羽手下的第一骁将黥布。如果说你把土地给了这三个人,这三个人和你联手的话一定能够灭项。这里边我们谈两个问题:第一,张良提出来的下邑画策怎么评价,这是一个问题;第二个问题,项羽手下的黥布能够被刘邦策反吗?
我们来谈谈这两个问题。张良的下邑画策,以我们今天来看,是个了不起的大战略。彭城大败以后,刘邦已经明白,靠他自己玩不转,灭不了项羽。要灭项羽还得找一些帮手。找谁?他问张良,张良说只有三个人:韩信,彭越,黥布。韩信跟彭越,韩信早就是刘邦手下的大将军,彭越是在刘邦进兵彭城的时候带了三万人加入了刘邦的军队,彭越也算是刘邦的军队了。只有第三个人,黥布,是项羽手下的,所以刘邦跟张良就计划好,一定要把黥布拉过来。而项羽非常器重黥布,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的时候,只封了两个人:一个是河南王,一个是九江王。九江王封的就是黥布。那么这个时候,为什么张良提出来要去策反黥布?
第一,黥布是猛将。
第二,黥布跟项羽之间有了一点裂痕。这个裂痕被张良捕捉到了。什么裂痕呢?当齐国发生叛乱的时候,项羽曾经向九江王黥布征兵。黥布并没有亲自带兵参加去平叛,只派了一员战将带了4000士兵参加平叛。项羽很不满意,这个事张良知道。
第二件事,项羽在山东齐地,困在齐国的时候,刘邦打到了彭城。按说黥布应当在项羽回兵之前就应到彭城去跟刘邦去打仗。黥布没动,在那坐山观虎斗。这就暴露了黥布和项羽之间有了裂痕。所以刘邦就很感慨,他就指着他身边的人说:“只有一个人能够和我共谋天下大事。”所有人听了以后都低下头不吭气,只有一个人。这个人叫随何。随何就站起来问了,他说:“我不知道大王说的大事是指什么事。”刘邦说:“这个大事就去说服黥布,让他叛变项羽。如果能令黥布叛变的话,那么项羽就会留下来平叛。只要留下来平叛,我就有几个月的时间把项羽给灭了。”这就是刘邦给随何交代的任务。随何说可以,给我20个人就足够了。刘邦就派随何带了20个人到九江王黥布那去劝降了。
随何到了九江王黥布之后,通过他手下的一个官员引荐,到那三天黥布不见。不见刘邦的使者,所以随何就给官员说了,他说:“你们大王不见我,我知道。他认为楚强汉弱,所以我们汉军打了败仗,派使者来,他不见。”他说:“你告诉你们的九江王,我说的话对他有好处。如果我说的话没有道理,他可以把我和20个随从全杀了。”中间人就把这话捎给了黥布。黥布一听,召见了随何。随何一见面就问他:“你和项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,他是西楚霸王,你是九江王,大家是平起平坐的诸侯,为什么你要向项羽称臣?你向项羽称臣无非是因为你觉得项羽西楚国非常强,你九江王的王国可以依靠楚国。实际上西楚是靠不住的。西楚国之所以靠不住,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?最重要的原因是项羽在道义上站不住脚。”在道义上站不住脚,随何给他概括了一句话,叫背盟约而杀义帝。什么叫背盟约?违反怀王之约,杀义帝,就是刘邦为义帝发丧那件事。再说你,九江王黥布,你是靠着人家项羽的。
你明白了吗?人家出兵齐地,你不去,派了4000人。他的国土被占,你不发一兵一卒,坐山观虎斗。你这叫靠着人家西楚国,你这不是看人家的笑话了吗?你这样做将来项羽也不会饶你。这点到黥布的“麻骨”了,因为项羽这个时候一直在斥责黥布,而且项羽原来打算把黥布给灭了。为什么?因为黥布不听他的话。不灭的原因是因为有齐的叛乱,有刘邦的存在,他还想用黥布的军事才能。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已经把黥布给说动了。恰巧这个时候,项羽的使者也来了,也来告诉黥布,说项羽叫你出兵了。结果随何是刘邦的使者,项羽的使者刚好在黥布面前,三方会面。三方一会面,随何很会办事,他当时就告诉黥布,大王已经同意归汉,你怎么能够容纳楚国的使者呢?立即把他杀了。当场指挥黥布杀楚国使者,黥布愣了一下,最后就同意随何的意见,把楚国使者给杀了。这一杀楚国使者毫无疑问,黥布就算是叛楚归汉了。
这样,黥布作为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叛楚了。这应当说是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取得的最大的一个成果。黥布挖出来挖了项羽阵营中间的墙角,挖过来成自己阵营的了。而且这不是个一般的人,是一员骁将。对项羽来说是个重大损失,对刘邦来说是一大收获。
第二点,黥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彭城的南边,是在淮南,是在安徽中部。如果安徽这个地方闹起来的话,那么它北边的彭城就会被南北夹击了。南北夹击是最重要的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黥布叛楚是刘邦在彭城大败以后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。但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来一点,刘邦这个人还是很不简单的,他在打了败仗的途中,他能想到,我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捐出来,我不要了。我这一土地大体上来说就是今天中国太行山以东的地,我都不要了,给别人。谁能帮我灭了项羽,我这个地就分给谁。刘邦实际上是拿土地来收买天下的奇才,帮助他灭项羽,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,这是很了不得的。一般的人往往有一个缺点:看小,拿点东西给别人他舍不得。刘邦很大方,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我都不要了,给你们,只要能够帮助我灭了项羽。
我就分给你们。这是一个很大的胸怀,也是一个战略家的气度。刘邦在败逃的途中提出了这么一个灭项的计划。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吗?
而且刘邦手下,我们不要忘了,刘邦手下还有一个大将韩信。彭城大战的时候,韩信在哪?他在干什么?
请听下集:韩信北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