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集我们讲到太子失宠,这集我们讲讲巫蛊之祸。
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所谓的巫蛊。汉人非常迷信,他们觉得刻一个小木头人(一般用桐木的),写上被诅咒人的姓名,然后埋在地下,天天去祷告,让被诅咒的人得病或者死亡。这就是所谓的巫蛊。这件事情在汉武帝一朝屡次发生过,当然最早的就是陈皇后陈阿娇就出现过这个事。
这件事情在汉武帝晚年,也就是爆发在征和二年的这场巫蛊之祸。它的爆发的原因,大体上来说有三个:
第一,太子失宠。我们在前面一集讲过,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间的长子。当年汉武帝29岁得子的时候是非常兴奋,非常高兴,视为掌上明珠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太子逐渐失宠了,甚至于发展到最后,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已经不能跟汉武帝自由的沟通见面。这是导致巫蛊产生的第一个原因。
第二点,是江充受宠。我们前面讲过一集叫《宠信江充》。江充是一个小人,但是在汉武帝的晚年,汉武帝非常宠信江充。江充这个小人在整个巫蛊事件中间可以说是兴风作浪,发挥了超常的作用。
第三个原因,就是求仙受挫。汉武帝是一个非常迷信仙,神仙之道的人。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够长生。在前朝和他前代的几个皇帝相比,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只活了62岁,汉文帝、汉景帝都是在50岁上下,40多岁就去世了,汉惠帝死得就更早。汉武帝活到70岁才去世,已经是高寿了。但是汉武帝还想长生。汉武帝从他青年时期开始,一直想求长生。《史记》的封禅书详细地记载了汉武帝求长生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不断地受到方士的欺骗,一次一次受骗,但他还是至死不悔。然而,他求长生最后的结果是长生的愿望没有实现,而他自己在晚年,特别是到60多岁的时候,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。这很容易理解,因为人老了,整个机体退行性的变化导致他衰老了。然而,汉武帝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体衰老和健康恶化是自然的结果,他认为这是有人用巫蛊诅咒的结果,让他的求仙之梦无法实现。
而汉武帝一听到巫蛊,头皮就发麻。他对这个事件的处理就格外的凶残。
公孙贺我们在前面讲过。公孙贺在汉武帝任命他做丞相的时候,他曾经有一个被后人流传为笑话的故事。就是汉武帝任命公孙贺做丞相的时候,公孙贺是嚎啕大哭,跪在地下不起来,不奉诏。
因为在公孙贺之前,连续几个宰相死得都很惨,所以当时公孙贺视丞相之位为畏途,就不敢去做。结果汉武帝非让他做。这么一个谨慎的宰相,他怎么会牵扯到巫蛊中间去?事情坏在他儿子手里面。
公孙贺原来是太仆,皇帝的车队的队长,十分受皇帝信任。公孙贺升任丞相以后,由他的儿子公孙敬声接替了他的太仆职位,这是一个很荣耀的职务。太仆属于九卿之一,父亲公孙贺是丞相,儿子公孙敬声是太仆,父子都达到了高官的位置。
但是公孙敬声这个人很不争气。当时公孙敬声做太仆的时候,犯了一件大错,就是他挪用公款,挪用了京城北军一千九百万的军费。这是一件大罪。汉武帝就把公孙敬声抓起来,要处死他。
这个时候的公孙贺爱子心切,他怎么办?他向皇帝请示,说:“我要想办法抓住朝廷多年而没有追捕到的一个要犯,叫朱安世。”他说:“我去抓朱安世,我把朱安世抓过来,恕我儿子的死罪。”汉武帝答应了,然后公孙贺果然把朱安世抓到了。
朱安世是一个江洋大盗,这种人他的消息非常通,他就知道了许多汉武帝所不知道的公卿大臣的很多隐私。所以朱安世一抓到,就仰天大笑。他说:“你这个丞相是想拿我的命换你儿子的命,但是你抓错人了。你抓了我要我的命,我要你全族的命。”
结果朱安世就在狱中给汉武帝上了一封奏章。这个奏章很厉害,他揭发了一个重要事件: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和卫子夫的女儿私通,存在不正当的关系。这件事情一告发上去,汉武帝就查这个事情。查的结果,事实属于属实。而且继续查下去,公孙贺的妻子还有巫蛊事件,公孙贺的妻子也埋了小木人。
这样一来,公孙贺、他的妻子、公孙敬声全部牵扯到巫蛊事件被杀。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?是征和二年的春天。征和二年离汉武帝死的后元二年只有四年时间了,正好是汉武帝的晚年。首先是公孙贺父子被杀。
公孙贺一家全被杀。杀了以后,这个事情还牵涉到谁了?牵涉到卫子夫的两个女儿,一个是诸邑公主,一个是阳石公主;还牵涉到卫青的长子卫伉,把卫伉也牵进去了。
大家注意,卫子夫的女儿也是汉武帝的女儿。汉武帝你看,他对巫蛊事件重视到什么程度。公孙贺的儿子公孙静声犯了死罪,公孙贺提出来:“我抓一个要犯,可以顶我儿子的命。”汉武帝说可以。犯了这样的死罪,如果不牵涉到巫蛊,可以拿一命换一命。但是如果牵涉到巫蛊,连自己的亲女儿也不放过。这就是征和二年巫蛊之祸爆发的一个前奏。
汉武帝这个时候就很相信江充的话。江充就说:“这个事情要想让陛下的身体好起来,需要把小木人整个挖光,就是埋在地下的小木人挖光,把所有诅咒你的人全部杀光,您的身体才能好起来。”当然,这个事情关系到汉武帝的性命,所以汉武帝就很相信,就让江充去主管这件事情。
江充首先是在京城抓人。抓到人以后,有两条:第一,严刑拷打,一定要让人认罪;第二,一定要让这个人再咬出来他的同案犯。被打得无奈了,就咬其他人。这样抓一个咬一个,抓一个咬一片,最后从京城到郡县,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子杀了几万人。这就是巫蛊事件爆发的一个大背景。它搞的是全国的一个白色恐怖,而且只要沾着巫蛊的人,无论真假一律处死。
而且没有一个人敢为他们说一句真话,因为这个事情牵扯到年迈的汉武帝的性命,谁都不敢说话。人们不敢说话,是因为有人不敢听真话,所以人们才不敢讲真话。就在这个情况下,江充看到机会来了。
江充看到这个机会以后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巫蛊扩大化。他提出来说:“宫中也有巫蛊,皇宫中也有巫蛊。”这让汉武帝很吃惊,汉武帝就派了四个人:一个是江充,一个是苏文(苏文是一个宦官),另外第三个人是案道侯韩说,第四个人是御史章贛。派了这四个人成立了一个重案组,到宫中去追查巫蛊的事情。巫蛊之祸就从这开始了。
这里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江充把这个事件给扩大化了。原本公孙贺的事件只是一个个案,一个个案变灾难。
株连一大片,因为江充是有私心的。
江充为什么要扩大化?我们在讲宠信江充的时候曾经讲过,江充的发迹是因为他在皇帝的高速,就是当时的驰道上抓了长公主,抓了太子的车队。他知道他跟太子结了怨,老皇帝自己的靠山一天天衰老,很快就不久于人世。一旦汉武帝死了,太子一继位,他可是把太子已经得罪苦了。如果太子一继位,江充是必死无疑。
所以江充就下了个决心,一定要借着巫蛊把太子给拿掉。如果太子拿掉了,将来老皇帝死了,自己的性命就可以保住了。这就是江充竭力要把巫蛊事件扩大化的最根本的原因。他想通过害太子而自保,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。
除了江充要扩大以外,还有些原因就是说巫蛊这个事是很容易栽赃陷害的。比如我到你家去挖个小木头人,它可以提前埋过。我头几天先埋到你家里,然后再领着人上你家去挖,肯定就挖出来了。但是我去挖人的时候,我拿出来上报给皇帝的时候,你在地里挖的也可以,我怀里揣的也可以。它是很容易栽赃的一种事情,而且这种事情是无法查清楚的。
所以江充就利用这个事件到宫中去挖。那么江充怎么挖呢?他就从失宠的嫔妃家宫殿开始挖起,这个很好讲。你嫔妃失宠了一定对皇帝怨恨;你要埋巫蛊,那是很容易被人们相信的。他先从失宠的那些嫔妃中间挖,然后逐渐地挖到皇后的宫里面,挖到太子的宫中间。
最后挖到什么程度呢?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,这两个宫中连个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,全部被地下给刨了个遍。而且最后江充说,在太子的宫殿中间挖出来的小桐木人最多,而且不但有小木人,还有谋反的书,要马上上报给皇帝。这样一来就让太子感到了巨大的威胁。他说出来以后太子的性命不保。
也就是在这个情况下,太子感到很惊恐,他就去找他的老师,就是太子少傅,去商量这件事情。而太子少傅,作为皇太子的老师,听说以后也很紧张,因为如果太子犯罪,会逐连到他的老师。所以他的老师就给他提了几条建议。第一,他就把江充抓起来,抓起来审了江充,你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。如果你要不去抓,很可能太子会受到江充的诬陷。
第二,也是最打动太子的一点,你想想秦始皇的儿子公子扶苏是怎么死的?那不是就受宦官的陷害死了吗?所以你千万不要走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的老路,该出手时就要出手。
太子这时候还是不忍心,他还想去面见皇上,而这时候汉武帝在甘泉宫,不在长安,两个人相聚的地方很远。太子想去面见皇上,但是江充就扣着太子不让走。太子没有办法,被逼急了。如果太子不采取行动,必然会被安上一个巫蛊的罪名,也是要死的。
所以太子在这种情况下就被迫动手了。他让他手下的人拿着他的符节,就是皇宫中间的信物,首先去冒充是汉武帝的使者,去抓捕江充。后来把江充抓住了。江充不是四个人的重案组吗?他首先被抓,案道侯韩说这个人不相信,结果跟派去抓的人格斗,被杀。
另外两个人就是御史章贛和宦官苏文,两个人逃了。然后太子杀了江充,就把这个事情报告了皇后卫子夫。卫子夫这时候感到很为难,最后决定采取的办法是护犊,小牛犊的犊,要保护自己的儿子,该怎么办呢?支持太子。他把皇后宫中间所有的卫队都调给太子,然后打开武器库,取出来兵器,支持太子。
而这个时候太子没有办法,已经做到这一步了。太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把江充和他的余党全部铲除干净。而这个时候在甘泉宫疗养的汉武帝首先得到两个人的告密,一个是跑过去的御史章贛,一个是宦官苏文。两人告密说太子反了。
汉武帝不相信,因为汉武帝对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基本的估价。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个重规重矩的人,不是一个脑上长着反骨的人。他不相信,说:“我估计是太子害怕了,又恨江充,所以才办了这种傻事。”他说:“这样吧。”他派了一个他身边的宦官,说:“你去京城把太子招过来,我要问问他。”
其实这是一次父子之间沟通消除误会的一个最好的机会,而且是唯一的一个机会。结果这个宦官平时老打小报告陷害太子,所以他害怕去见太子。他怕太子杀红眼到那连他一块宰了,结果不敢去见。最后这个小宦官转了一圈回来了,说:“太子确实反了,而且还想杀我,我逃回来了。”
就是汉武帝身边这个人起了个很坏的作用。他既胆小又胆大。
他胆小小到什么程度了?不敢去见太子,把汉武帝的诏命传达给太子,把太子带过来。他不敢。他胆大在什么地方呢?他胆大竟然没有见太子,竟然编造谎言说太子造反了。这是第三个人的报告,三人之言,汉武帝就相信了。
而在这个时候,丞相又来报告了。这个时候丞相是谁?丞相叫刘屈氂,这个丞相就是我们前面多次提到的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,也就是刘备的老祖宗。丞相是在自己家中听说太子反了,丞相就逃了,逃得很急,连丞相的大印都丢了。
逃到城外以后,刘屈氂就派他手下的长史,也就是丞相府的秘书长,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反了。这是第四个人的报告。汉武帝一连接到四个人的报告,确定太子确实反了。然后汉武帝就下令让丞相去平叛,而且自己亲自带兵从甘泉宫到了长安城边上,亲自要指挥平定叛乱。
那么作为太子来说,这个时候该怎么办?这个事反正是已经做了,江充已经杀了,案道侯韩说也杀了,这个事情已经揭开序幕了。下面怎么做?
太子做了两件事情。第一件事是昭告百官。这件事情总要给京城的文武百官一个交代。他把文武百官都召集过来说了,说什么?皇上病重,在甘泉宫生死不知,消息断了,江充造反,我把他处理了。先是安抚了百官。
第二点,也就是太子最重要的事情:和丞相的军队对抗。太子手中是没有兵权的,那么他怎么调兵呢?他做了四件事。
第一,他视囚为军。他把长安城间的囚犯放出来,然后把武器发给囚犯,让囚犯充当军队。这是第一步。
第二步,他就调动胡兵。因为在长安附近驻扎的还有由少数民族的胡人组成的精锐骑兵军团,所以太子就派人拿着符节去招军团的人来帮助他和丞相对抗。
结果很不巧,太子的使者刚到,汉武帝的使者也到了。汉代皇帝的符节是个纯红的,太子的使者拿的是个纯红的符节,而汉武帝的使者拿的是纯红的符节上面又绑了一个黄色的东西,这个东西按我们今天说的叫防伪标志。然后汉武帝的使者就说:“我这个是真的,他那是个假的。”
结果把太子的使者给杀了,然后把胡人的精锐军团调过来镇压太子的叛乱。这是第二个调兵方案。
第三个调兵方案是调集北军。北军是京城长安最精锐的国防军。这个时候的北军的首长是谁?就是我们以后要讲到的司马迁。有一篇很有名的信,叫《报仁安书》。这个北军使者就是仁安。
所以,太子亲自到北军的营门见了仁安,仁安也见了他。太子给了他符节,让他出兵。仁安拿了符节以后回到营中,闭门不出,不参与。这个我们可以理解,仁安不想蹚一盆浑水。因为这个事件是汉武帝和他的太子父子相残的一个事件,所以仁安当时很为难。
你帮了太子,将来汉武帝把叛乱平了,肯定要杀你。但是事情过后,当太子的冤案得到平反的时候,汉武帝就认为仁安受了太子的节信,实际上是坐山观虎斗,把仁安也抓起来,最后也杀了。
胡人兵团没有调动,正规部队调不动,你光有囚犯不行,太子怎么办?最后再进行组织民兵,全民皆兵,把民兵组织起来。太子是个很仁义的人,在老百姓中也有威望。再加上江充这个家伙又无恶不作,京城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。听说太子杀了江充,老百姓是拍手称快,太子一起兵都帮着太子。
这样的太子的军队就有两部分人组成:一部分是民兵,一部分是囚犯。这种军队和丞相刘屈氂的正规军一作战,打败了,肯定是要打败的。因为没有训练,再加上汉武帝一出来指挥,汉武帝虽然年迈了,但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。他在位56年,到巫蛊事件发生的时候,他在位已经是52年了。执掌政权达半个多世纪的皇帝,他对军队的控制权是绝对有能力的。
后来听到汉武帝的说法,称太子是谋反,太子就逃了。太子的军队就不战而溃,这样太子就彻底失败了。太子打败了,只有一个办法:逃。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
太子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,也就是皇孙逃了。逃到京城的城门那个地方,当时把守城门的一个人,他的官职叫司直。这个人名叫田仁,田仁在把守城门,按说是不能放太子走的。但守城门这个人也动了一番脑子,想:我要不放太子走,反而我要把太子抓了。
或者把太子杀了。这是他爹跟他儿子之间闹矛盾的。一旦他爹将来心疼他儿子的时候,那我肯定是替罪羊。那怎么办?守门官就把门打开,让太子逃了。
太子一逃,丞相刘屈氂追过来。听说太子走了,就要杀守城门的官。结果另外一个人不愿意,另外一个御史他不愿意。他说把城门的官员是两千石的高官,你不能随便杀。实际上,这两个人都是好心。守城门的人是怕太子受冤,阻止丞相杀守门官的人是怕丞相冤杀的好人。两个人都是出于好意。结果这样,太子跑了,守门官也没有被杀。
这件事情就算太子算逃了。但事情爆发以后,汉武帝就追查这个事,太子怎么逃的。追查的结果是把守城门的田仁被杀,阻止丞相杀守门官的官僚也被杀。仁安受了太子的符节,没有帮助太子,也不行,也被杀。杀过以后,这事情不算了,太子在逃。
汉武帝是怒气未消,还要继续追。在这个时候,有一个人,这个人是壶关三老。壶关是一个县,今天陕西的壶关县。三老是个乡官,就是管教育的官。按我们今天的说法,是一个基层的文教干部。这个人叫令狐茂。
他给汉武帝上了一道紧急奏章。令狐茂认为,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天下最亲密的关系,所以儿子绝不会夺父亲的兵去造反,这是不可能的。而江充是一个普通布衣,他介入到皇帝和皇子之间,制造了矛盾,而江充又奉皇帝之命迫害太子。太子忍无可忍,窃取了皇帝的兵,为的是自保,所以太子绝没有恶意。
这是他对太子谋反事情的看法:太子没有恶意,是被逼得无奈只好为了保全自己杀江充。
第二,怎么处理?这个人提了一个非常高明的处理办法。他说,太子绝不能长期在外逃,你能立即下令停止全国的通缉,否则的话,太子随时有可能被杀。壶关三老的信报到汉武帝那去了。汉武帝一看,动心了。
气头上,汉武帝就想立马把儿子亲自劈死,这个可以理解,因为父亲听说儿子造自己的反,那是很生气的。但是事过以后,汉武帝的气稍微消了一点,他觉得壶关三老令狐茂的话说的是对的。但是,他又没有台阶可下,你总不能叫我这个老皇帝,六十多岁老皇帝当父亲的公开承认错误。
他在犹豫不决,也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,突发事件产生了。因为历史的发展绝不会因为一个决策人的犹豫而停止他的进程。
发生什么事件?太子带着他的俩儿子逃到湖县。湖县就是今天河南的灵宝县,灵宝县是和陕西交界的地方。他从长安向东逃到湖县,藏在一户人家。这一家人很穷,卖鞋为生,但是这一家的主人很善良,就收留了太子和两位皇孙,卖鞋为生,养活他们三个人。
但是,这个生活实在是太苦了。太子从小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现在在这样一个农民家里,靠卖鞋为生能挣多少钱?所以太子过不了苦日子。太子一想,这个湖县我还有个好朋友。这个好朋友很有钱。他就悄悄地派一个人去找这个好朋友,想从他那弄点钱过来改善一下生活。
结果去找他好朋友的人被官府发现了。官府一发现,就顺着这个人追到窝藏太子的家中来。太子窝藏的家被包围了。太子一看这个情况,就觉得没有办法逃脱了。然后太子就把门紧紧地关上,悬梁自尽。
随后追兵杀进来,主人在与追兵格斗的时候被杀,太子的两个儿子皇孙也被杀。到这还不止,汉武帝又派人收缴了皇后卫子夫的绶带,皇后的官印等于是废了卫子夫。卫子夫一看自己被废,便悬梁自尽。这就是汉武帝的最后一步。
巫蛊事件到这个时候,父子相残的惨剧已经造成,无法挽回了。丧子的那种痛苦,杀子的那种悔恨,都在汉武帝内心藏着。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?
我们请看下集《临终托孤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