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武帝 30 一代将星【卫青的崛起和坠落|王立群|史记】


上集我们讲到弄臣东方朔的真面目,这一集我们讲讲大将军卫青。

我觉得卫青这个人,我们不能只看他在抗击匈奴过程中的军事才能和他所立的战功。这样来看,卫青的一生就是个流水账:某年打什么。

我觉得我们要了解卫青,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看。

第一,看卫青这个人的人品。我觉得卫青人品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,就是为人谦恭。这是卫青很突出的一个特点。当然,卫青为人的谦恭和他早年的际遇关系非常密切。

他早年是个私生子,这一个背景导致他在卫家,还有在他的生父之家都不受重视。这个境遇给他打了一个很深的烙印,所以卫青的性格就从童年时期培养起来的沉稳谦恭。即使他后来贵为大将军,他的谦恭的性格没有变化。这个人的处事方式很低调,这也是他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。另一个原因就是卫青长期在官场上的历练,官场历练给他带来的政治智慧,也形成了他这种沉稳谦恭的性格。

下面我们就从两件事情来看一看卫青的谦恭的性格。

第一件事,这件事既关系到卫青本人,也关系到卫青的三个儿子。这件事就是元朔五年。这一年,卫青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战斗,叫做漠南之战。大漠以南打了一仗,这一仗打得很漂亮。战斗结束后,汉武帝就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,这是很少见的。而卫青的三个儿子被封侯的时候,还是襁褓中的婴儿,因此是个非常小的侯。结果,汉武帝不仅封了卫青,还把他的三个儿子封为侯。

当卫青听说自己儿子封侯后,坚决要求辞封。他专门给汉武帝上了一封奏章,称:“我能够在军中供职已经是天幸了,仰仗着陛下的神威和将士们的英勇,我打了胜仗,获得的封赏已经感恩不尽。我的三个儿子那么小,没有功劳,不应当受封,坚决推辞。”结果在这个时期,他怎么也辞不掉,汉武帝坚持封他,并同时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。

同时,卫青在给武帝的奏章中还提出来:“不要光封我,打仗立功的是我手下的将士,应该封我手下的将士。”汉武帝说:“我知道你手下的将士立了很大的功。”结果,汉武帝就封了他手下的七个将军为侯,三个将军为关内侯。

我们可以看出,卫青在封侯这件事情上,他做了两件事:一是接受封赏,二是争取封赏,坚决辞去自己三个儿子的封侯。
为手下的将士争封。这一辞一争显示了卫青的人品,这为他带来了很大的官声,清明的官声,也赢得了很高的人气,凝聚了军队的战斗力。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来,卫青的为人很谦恭,他是个很低调的人。这是一件事。

第二件事,当卫青做了大将军以后,汉武帝希望所有的人对卫青都格外的尊重。当时朝中的百官见到卫青以后都行拜礼,只有一个人不拜,我们前面讲过,汲黯不拜。有人就点拨汲黯,说:“你这小子别傻了,连皇上都希望大臣们拜大将军,你为什么只一不拜?”汲黯说:“大将军有我这么一个只一不拜的人,他的地位就下降了吗?并不会因为这他下降,所以我不拜。”

这件事情传到卫青的耳朵里,卫青听过以后反而觉得汲黯这个人很有思想,对汲黯更敬重了。这是很难做到的,但这件事情我们不知道的是,卫青出于真心还是出于作秀,这个我们不清楚。但是无论是真心还是作秀,能做到这一点,作为一个外戚,作为一个大将军,都非常不容易。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卫青性格中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,就是为人谦恭。这是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点,我们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卫青这个人。

第二点,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。是因为这么几个时期:第一个时期叫蜜月期,两个关系非常好。什么时间?卫子夫刚刚得宠,卫青刚刚入宫。汉武帝这个时候非常宠爱卫子夫,爱屋及乌,所以也宠卫青。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最简单,他们中间只有一个关系,就是姻亲关系,就是一个亲戚关系。这个时候关系最简单,也是两个人关系最密切的时期。

第二个时期是微妙期,就是卫青的才能,特别是他的军事才能,逐渐地被汉武帝发现和挖掘的时期。这个时候汉武帝跟卫青的关系就发生变化了。我把这个时期称作为微妙期,两个关系非常微妙。这个时期大致是什么时间开始的?元朔五年,这一年很关键,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,就是漠南之战结束以后,汉武帝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。我们讲过汉代的大将军是最高军职,是轻易不受的。而这个时候卫青被封为大将军,汉武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卫青的军事才能。

肯定了卫青在抗击匈奴中的贡献。同时,汉武帝跟卫青的关系在悄悄地变化。你想想,卫青是个什么角色?第一是武帝朝的第一位军事将领,最重要的军事将领,第一位大将军。

他们俩的关系有了君王和重臣的关系。他不是一般的臣子。我们前面讲过很多弄臣,像司马相如,像东方朔,这些人无足轻重。这些人在汉武帝的眼中是无所谓的,而卫青不一样,他是重臣。

君王和重臣的关系是微妙的,这是一层关系。再一个,卫青是皇后的弟弟,这是第二层关系,得到皇后的支持。第三,卫青是太子的舅舅,他跟太子还有关系。这样三重关系重叠起来,汉武帝对卫青的感觉就变化了。

汉武帝是一个极端独裁的人,非常懂得帝王之术。当他发现并重用了卫青,重赏了卫青,封他为大将军之后,他其实对卫青已经有了戒备之心。

一方面,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替代卫青,另一方面他已经有了防备卫青之心,两人的关系进入了微妙的时期。因此,这时候卫青已经被汉武帝惦记上了。

第三个时期,就是两个人的关系进入倦怠期。卫青当了大将军的第二年,元朔六年,这一年汉武帝又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。什么重大事件?汉武帝发现了一个新的军事统帅,霍去病。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,也是私生子。

但是霍去病的经历和卫青截然不同。按照今天的话来说,霍去病从小就是含着银汤匙长大的,他是在富贵中长大的,和卫青那个骑奴的出身大相径庭。虽然霍去病也是私生子,但他的待遇与卫青的人生经历大不相同。

而霍去病这个人又非常豪爽。所以,霍去病十八岁的时候,也就是元朔六年的时候,汉武帝发现了霍去病。而且这一年,他第一次派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。他交代卫青,一定要关照剽姚校尉,就是霍去病,并给了霍去病八百壮士。

霍去病打仗又是不按常规的打法,他是长驱直入,长途奔袭,寻找战机,伺机歼敌。用这个办法,他用了八百个骑兵,斩杀了匈奴两千零八十个人,立了大功,因为他杀敌的人数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兵力。

回来以后,汉武帝太高兴了。

高兴的当场就封他为冠军侯。所谓冠军就是军锋之冠,当然一年封侯,这是非常罕见的。

我们要考虑,这个时候汉武帝的高兴其实是多重因素的。第一,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军事将领;第二,他发现了一个可以抑制卫青的王牌。我们知道,将军的价值就在于战场。如果将军不上战场,将军的价值就等于零。一个人的价值其实取决于他的使用价值。如果你的使用价值不存在了,你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。

霍去病这一年三次被使用,卫青这一年是整整闲了一年。这一年对卫青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一年。这一年很难受。虽然霍去病立功也是他们家里的人,但是毕竟是两个人。霍帅和卫帅两个人到底不是一个人。而且凭卫青的智慧,他也看出来汉武帝迅速的捧红霍去病是有他的用心的。

为什么?因为在霍去病崭露头角之前,可以说卫青是一枝独秀,没有第二个可以替代他的人。当霍去病出现以后,双子星座迅速的替代了一枝独秀,而且几乎是垄断了当时整个的朝中人的眼球,吸引了所有的人。所以当霍去病被捧红的时候,卫青是备受冷落,卫青的日子其实很难过。

我们要拷问的是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。为什么在封了卫青大将军以后,把霍去病完全遮蔽了卫青?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?我觉得这里边的原因大概不出三条。

第一,培养新秀。作为汉武帝对匈作战来说,新秀越多,将来给匈奴打起来更有实力,这是一条。

第二,淡化卫青。不淡化,因为卫青前期立劳功劳太大,捧红霍去病就是为了淡化卫青。

第三,真心喜爱。这个也不能排除,汉武帝是真心喜爱霍去病的。霍去病是个少年英才,霍去病有非常有名的两句话,他说他想给霍去病盖一所房子。大家都知道霍去病说了:“匈奴未灭,无以为家也。”匈奴没有灭,我何必要盖什么自己的住房?这个话流传非常广。

我们应当说,当霍去病发自内心说出这个话的时候,汉武帝心里是多么喜欢霍去病。你绝对不能排除,汉武帝对霍去病发自内心的真心的喜爱。这三大原因决定了汉武帝迅速的提拔捧红了霍去病。这个抗击匈奴的心情,其实远在霍去病第一次初露锋芒的时候。

卫青已经开始调整与汉武帝的关系了。也就是在元朔六年,霍去病刚刚被捧红的时候,卫青这时候已经开始调整了。这个调整就是卫青这次出征回来以后,汉武帝对他的奖赏很少,仅赏了他一千金,且没有加封他。

这时候,卫青手下有一个人叫宁乘。宁乘给卫青分析了情势,他说:“你为大将军的三个儿子封侯,都是因为你姐姐是皇后,而现在你姐姐失宠了。皇上现在正在宠幸的是王夫人,而王夫人家里很穷。”他问卫青:“你怎么办呢?你最好把你赏给你的千金拿出来送给王夫人的父母,为她祝寿。”

卫青听说以后,就拿了五百金献给了王夫人的父母。卫青献金的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汉武帝知道了。汉武帝一知道后,马上就判断这不是卫青干的事,一定有人教他。于是,他就找卫青问。卫青很诚实地说:“这是宁乘教我的。”汉武帝没有责备卫青,反而把宁乘一下子从一个布衣提升为一个都尉。这就说明汉武帝很欣赏宁乘,也很欣赏宁乘为卫青出的主意。

从卫青的角度来看,卫青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注意调整与汉武帝的关系。但是,这个调整并不以卫青的主观意志为转移,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继续在变化。

第四个时期是打压期。汉武帝有意打压卫青,这是第四个时期。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元狩四年的出征。在元狩四年,汉武帝让卫青与霍去病同时出征。表面上看,两位重要将领同时出征,岂不是平等相待吗?但从以下两点事实就知道,这实际上是一种打压。

首先,从兵力配备上看,给霍去病配的是全精兵,而给卫青配的是挑剩下来的士兵。其次,从攻击方向上看,原来让霍去病走的是西路,因为听说匈奴大单于在西路。后来听说大单于在东路,汉武帝又改派霍去病走东路。因此,在出兵的方向上,总是让霍去病去迎战单于。汉武帝的心思很明白,希望霍去病能够把单于的头砍下来,立下盖世之功。

结果,人算不如天算,霍去病这次去了,却没有碰到大单于,倒是卫青碰到了。从他的主观动机来看,很明显,他是捧一个、打一个,捧霍去病、打击卫青。而这一仗的结果是,卫青遇到了匈奴大单于。

结果大单于最后是逃了。霍去病碰见的是匈奴的一个贤王,他是杀敌很多。结果回来以后,霍去病受了重伤,卫青没有受伤,卫青的手下也没有受伤。霍去病的手下的将领很多都立了功。

结果出来一个现象,原来在卫青手下的很多人改换门庭,投奔新星,投奔霍去病去了。汉武帝设了一个大司马的职务,让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同时担任大司马。两个人军职相当,一律授予上将军衔。这可以说也是对卫青的打压,对霍去病的一个支持。

但是霍去病在他最红的时候,卫青却选择了沉默。所以我觉得卫青是个很不简单的人,因为面对命运的不公,他选择的是泰然处置。面对汉武帝的这种不公正的待遇,他选择泰然处置。这是大智慧,很难做到的。

第五个时期,汉武帝给卫青的关系进入冰点期。这个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就是当霍去病担任大司马之后。因为元狩四年,他们两个同时被封为大司马。霍去病当了两年大司马,到元狩六年他就死了。元狩六年以后,汉武帝再也没有派卫青出征。

再一个就是在他这十几年中间,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失去侯爵,三个儿子失侯,侯爵一个一个被夺掉。当年卫青幸运的时候,他的三个儿子都被汉武帝封侯。当他背运的时候,三个儿子一个一个的全部把他的爵位给夺掉了。卫青没有说一句话,卫青没有做一件事,一直默默地承受着。经历了十几年,最后在元封五年去世。

所以我们纵观卫青和汉武帝的一生,他经历了五个阶段,从最早的蜜月到最后的冰点,经历了一个很复杂的变化。在这么一个大的变化之中,连他的三个儿子都以不同的理由被剥夺了侯位,而卫青自己却没有被剥夺,他的侯一直保持到他死。可见卫青多么谨慎。

第三,我讲讲卫青的婚姻。卫青的婚姻中间最重大的一个事件,就是他娶了汉武帝的大姐平阳公主。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?当卫青封为了大将军,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了侯,这个时候平阳公主寡居。很多人就给平阳公主建议,选哪个侯,最终她选择了卫青。

这个话刚说之后,平阳公主开始就笑。第一个反应是笑。她说:“卫青当年是我的骑奴,就是我的一个小跟班,我怎么能嫁给他?”其他人就告诉她:“你说的不对,他现在贵为大将军,他被封侯,他的三个儿子被封侯。卫青现在的地位是朝中无人可比,你不嫁这样的人,你嫁谁?”

平阳公主想了想,觉得也是这个理,便同意了。但是这件事情中间存在了很多问题。

第一,平阳公主给卫青结婚之前,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了。而且前面有一个婚姻,这场婚姻的女主人是谁?什么时候结束的?怎么结束的?史书都没有记载,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通鉴》都没有记载。所以我们不能猜测,没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。但这里边存在一个疑点:存在是否存在抛弃了他三个儿子的结发之妻,然后尚主的可能性。我估计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它一定是在卫青单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。假如卫青不是单身,平阳公主怎么能选一个有夫之妇?这种可能性不大。这是一点。

再一个,年龄。卫青跟平阳公主的婚姻,首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两个的年龄,谁大?我们做一个分析,史书没有记载,但是我们可以推测。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,首先可以肯定卫青比卫子夫小。卫子夫的年龄被17岁的汉武帝一见钟情,卫青的年龄有两种可能,最大的可能小于17岁,另一种可能和汉武帝同庚,就是同岁。这样来看,卫青的年龄一定小于汉武帝的年龄,而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姐。汉武帝有三个姐姐,平阳公主是大姐。那么平阳公主大于汉武帝,汉武帝大于卫青,所以平阳公主和卫青的婚姻应当是个姐弟恋。这是我们要考的第二个问题。

第三个问题是感情。这样一场婚姻,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怎么样?历史没有记载,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断。我们谈这么几点:

第一,这是一个奴才和主子的婚姻,有平等的话语权吗?很难。

再一个,这是一个皇族的婚姻。卫青虽然是大将军,但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姐。皇族之婚,公主的地位一定比卫青的地位要强。因此,这场婚姻不能够以爱为主。不可能存在以爱为主的情况。
他们俩过得怎么样?

汉书的卫青传有一个记载:卫青死了以后,与平阳公主合葬。他们合葬的坟墓像一个小山。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来:

第一,平阳公主死在前,卫青死在后;才有卫青跟平阳公主合葬。

再一个,卫青最后选择跟平阳公主的合葬,可见生前两人的关系应当说还是比较和谐的。这是我们对两人的婚姻关系的一个推论。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来,这么一场婚姻,其实在中间最为难的是卫青。

卫青很难。你想想卫青,他的妻子是个公主,是皇帝的姐姐,而自己的地位是一天天下降。再者,他的妻子又是他过去的主人。你说,卫青作为一个男人,作为一个叱诧疆场的将军,怎么拿捏这个度,实际上非常难。最后能处理得不离婚,还合葬,确实很不容易。

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,卫青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多么谨慎,多么善良。你能看到这一点。

我们在前面《李广难封》中间讲到卫青对李广之死负有责任,但我们在这一集中间也讲到了卫青生活的另一个侧面。这个人总的来说,卫青的晚年很寂寞,很孤独。首先,丧偶;官场失意;姐姐失宠;三个儿子失侯;他的外甥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。在这么一种情况下,这么一位抗匈名将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十几年。

所以我们从这里,之所以要这样讲,更多的是关注卫青这个人。从他的婚姻,从他和汉武帝的关系中间,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卫青。这是一个最后十几年过得很寂寞、很孤独、很凄凉的大将军。卫青他的一生有过辉煌,也有过寂寞,但凭着自己的毅力和谦恭,最终还是善始善终。

请看下集《万石之家》。

谢谢大家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