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武帝 29 庐山真面【弄臣东方朔的真面目,他仅仅只想做个弄臣隐居在朝堂么?|王立群|史记】


上期讲了东方朔的很多搞笑的故事,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弄臣,但是这是真实的东方朔么?

要想了解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,我们就举历史事实为证。我先讲三件正史记载的事实,我们看看东方朔是怎么做的。

第一件事。汉武帝建元三年,汉武帝是建元元年即位。到了建元三年,就是汉武帝才18岁。他突然之间下令要扩大上林苑。上林苑本来是秦代的一个皇家打猎的猎苑,在秦朝时候比较小。在汉高祖十二年的时候,刘邦就下令把上林苑给老百姓去种地。

但是过了将近半个世纪,汉武帝突然下令要扩建上林苑,把上林苑大规模的扩展,作为皇家打猎的场所。这个计划出台以后,马上遭到了一个大臣的反对。而且反对他这个大臣,大家想都想不到,一般人会想到这个事肯定是汲黯要反对的,结果反对他这个计划的人是另类奇才东方朔。

东方朔提出了“三不可”,这个事不能办,三个不可以。第一,与国来说,本来两个县的土地,你让老百姓种,国家可以收赋税。你现在把他们赶走了,国家赋税减少了,与国不利。第二,与民不利。你把老百姓在这生活了半个世纪了,你要拆他们的房子,要扒他们的祖坟。你想想挖人家的祖坟,这是什么事,老百姓肯定不愿意。第三,与己不利。说你天天打猎,你打猎了,你开着飞车,飙车,万一来了个车祸你怎么办?

汉武帝一听,觉得东方朔讲的有点道理,这个话讲的有道理。但是汉武帝又不想放弃自己,汉武帝想玩。我们上一集都讲过,汉武帝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。他不但要为全中国人民谋幸福,他还要为他自己谋幸福。所以汉武帝就想到东方朔这个话说的是对的,你不能打压人家,东方朔这个意见说的是对的。

他怎么办?把东方朔升官,升成太中大夫,给事中,实际上就是内朝的一个重臣。而且还赏了东方朔黄金百金,赏了一百金。这是一方面,奖赏了东方朔。另一方面,汉武帝照样扩建他的上林苑。这是第一件事。

但这件事情汉武帝的反应很正常,我们看到东方朔的反应不正常。你这个三不可一提出来,你算是朝中的隐士吗?这是第一件事,他阻止汉武帝扩建上林苑。

第二件事。这件事汉武帝做得更绝。汉武帝有一个外甥,叫昭平君,是他的妹妹生的一个儿子。

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,所以他这个外甥是双重身份。第一是他的亲外甥,第二是他的亲女婿。这样一个身份有恃无恐了,所以这个家伙后来就表现得非常蛮横。

因此,他经常被公安部门招过去要查询,因为他经常犯法。但是一查,谁也不敢办他的事,不敢办他的案子。所以他的母亲,也就是汉武帝的亲妹妹,在隆虑公主临死之前,对他的儿子很不放心。汉武帝的妹妹死得很早,她临死之前感觉到她的儿子将来必犯四罪。

因此,汉武帝的妹妹,昭平君的母亲,在自己临死之前很有预感。她拿出来一大笔金,黄金,一千万钱,就是以金千斤,钱千万,预先给她儿子赎了一个死罪。交了这么多钱,万一我死了以后我儿子犯了罪,我先给他交了赎罪钱,你免了他一死。汉武帝也答应了。

结果果然不出其母所料。母亲死过以后,昭平君——汉武帝的女婿——酒醉之后竟然把他的老婆,也就是汉武帝的女儿的傅母,亦即保姆,教导他的老太太杀了。喝醉以后杀了,按照汉朝的法律规定,杀人是要处死的。因此,廷尉就把这个案子报告给汉武帝。汉武帝就要听大臣们朝议。

大臣们都说杀不得。为什么?因为他母亲临死之前已经交了金千斤,钱千万,替他预先赎了一个死罪。汉武帝又答应了,因此,他儿子犯法不能处死。

这个事情大臣们不同意,案子交给汉武帝裁决。他说:“这条法律不是我定的,是先皇定的。如果因为我妹妹违背了先皇的法令,我今后要到祖庙中间去拜祖的时候,我有什么脸面去见我的祖宗?我不能因为我的妹妹而改变了祖宗的法令。”这是第一。

再一种,我怎么对天下老百姓交代啊?所以汉武帝最后还是痛下决心,把他这个亲女婿、亲外甥给杀了。杀了以后,汉武帝朝上就大哭起来。

汉武帝一哭,大臣们都跟着哭。此时,东方朔出现了。东方朔不知道从哪弄出一杯酒,举到汉武帝面前,给汉武帝敬酒。

然后,东方朔就说:“皇上能够赏罚不避自己的亲人啊。我这是天下百姓的福分。”然后便给皇帝敬酒。当时,朝臣们都愣住了,大家都觉得东方朔真是个怪怪的人。汉武帝也没有发怒,便退朝了。

退朝以后,汉武帝把东方朔招进了。招进来以后,汉武帝就狠狠地说了东方朔几句话。他说:“我听古人说,一个人说话,要是有眼色的话,谁都不讨厌他。你说今天在朝堂上你该给我敬酒吗?”

东方朔一听皇帝责备他,先脱帽,再谢罪。他的老办法就是先摘帽子,再谢罪。然后他说:“我这个人啊,就是一根筋。我就想到皇上正在悲痛,而且我就知道天下最能够解除忧愁的就是酒,所以我给皇上敬酒。”这一说,汉武帝倒还是很英明。最后怎么处理呢?

第一,赏了东方朔。这一次赏了东方朔一百匹绢;这一百匹绢是最多的。而且他迎娶美女主要用的是绢,又赏了一百匹,这又够好多年了。

而且还免了东方朔一次罚。我们上集讲到,东方朔玩过头了,不是尿了一泡吗?他这一尿不是给他的官免了吗?就因为他敬了一杯酒,把那一次的处罚给免了,又给他官服原职了。这是第二件事情。

大家想一想,东方朔像个大隐士吗?我们再来看第三件事,这件事更曲折。就是窦太后的女儿,长公主。这个人在历史上因为姓窦,所以也经常被称为窦太主。

窦太主这个人,她的丈夫死得很早,年轻时就守寡。守寡以后,她遇到了一件事。当时有一个珠宝商,常常到她家去卖珠宝。这些人都是皇亲,富有得可以买珠宝。这个珠宝商是个女性,她带了一个13岁的小男孩到窦太主家去卖珠宝。一来二去,窦太主就和他们熟了。

结果,窦太主听很多人说这个珠宝商带的小男孩长得特别帅。13岁的小男孩确实俊俏,窦太主一看到便心生向往,召过来小男孩一看,确实长得极其俊俏。于是窦太主说:“吾为母养之,我替你母亲养起来。”

于是,窦太主就把这个13岁的男孩包养起来了,叫他读书,认字,赶车,射箭,把上流社会的社交知识全教给了他。五年以后,这个13岁的小孩已经18岁了,长得非常帅。而此时窦太主已经50多岁了。

50多岁的窦太主就要求这个18岁的小男孩,这个小男孩姓董,名叫董偃,伴寝。因此,董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窦太主的内宠。

然后呢,他给董偃一个权利,叫他散财交士,就是给他很多钱。你去广交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。而且做了一个规定,说这个董君,每一天花钱有一个限制,叫什么限制呢?

说,一日金满百斤,钱满百万,帛满千匹,乃白之。这话什么意思呢?说董偃花钱,如果一天的花钱,黄金不超过一百金,铜钱不超过一百万,绢帛不超过一千匹,随便花,不要报告我。超过这个,再向我报告,叫他散财交士。

这样一来,董偃就交了很多朋友。结果有一天,他交到有一个朋友,跟董偃关系不错,就说了几句话。他说道:“你董偃现在可是名满京城啊。不过你想一想,你‘私侍汉主,挟不测之罪’,你作为一个家臣,你和公主这种关系,这个罪可是不轻啊。这件事一旦追查起来,你这就是杀头之罪啊。”

董偃说:“我这个事情早就知道很棘手,但是我没有解决办法。”这个朋友告诉他:“你回去如此如此办理。”

然后,董偃回去以后啊,就按照他朋友的说法,给窦太主讲了。这个朋友给他的建议是什么呢?窦太主这个人,他很有钱,有权有势啊,他有一处好园子,叫做长门园,这个园子汉武帝非常喜欢。

所以,这个朋友建议:“你把这个园子献给汉武帝,汉武帝一定很高兴。而且汉武帝很快就会知道这个献园子是你董偃提出来的,所以汉武帝肯定会对你另眼相看。”

董偃把这个计划告诉窦太主以后,窦太主是言听计从,立即写了张表奏给汉武帝。汉武帝立即照单全收,然后把这个长门园改名叫长门宫。

所以,这个园子已献,汉武帝对董偃已经有了一些好感。但是,窦太主觉得不过瘾,这个事情还要进一步做。这个活下面怎么做呢?

他想办法让董偃和汉武帝两个人能够接上头。于是,窦太主就装病不上朝了。窦太主一不上朝,皇上就来慰问,皇上一来慰问,窦太主就说了一番话:“我们皇上厚恩得以过到今天的这个生活。但是我现在年事已高,我最担心的就是万一哪一天我西归了,见不到皇上了,我心里有一个遗憾,就是我没有能在家里设个家宴来报答皇上一下。”

他这个话其实就想请皇上到他家吃一顿便饭,搞一个家宴。然后皇上一听,行啊,就改了一天,汉武帝就要窦太主家里去了。

窦太主其实想借这个机会让董偃和皇上照上面。到了这一天,皇上一来,窦太主穿了一身吓人的衣服,亲自操刀为汉武帝下厨做饭。

汉武帝的话呢,聪明得很,他什么都知道。他看见他姑姑这样做,就问了一句话:“主人翁在哪啊?”这个主人翁就是男主人啊,指的就是你们家那个男主人在哪啊?

这句话一出来,窦太主就觉得脸上一阵发烧,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啊,养了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,包养了。侄子来了提起这个事,挺不好意思的,窦太主就赶快把所有的首饰摘掉,鞋子脱掉,跪下来请罪。说:“确实有一点说不出口的事,皇上不责怪我,我感到非常荣幸。”

皇上说:“就这样吧,请主人翁出来见一见吧。”窦太主就等着皇上这句话,然后就让董偃出来了。董偃穿着佣人的衣服,跪在殿下,汉武帝就赦免他的罪,然后让他平身,换了衣服,上来喝了一次酒。

董偃的年龄跟汉武帝的年龄相仿,他们两个的年龄非常接近。而且董偃长得确实很漂亮,汉武帝又特别喜欢漂亮的人。汉武帝不但喜欢漂亮的女人,也喜欢漂亮的男人,所以他也很喜欢董偃,当然他不会插一脚。

他和董偃两个人特别合得来,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。董偃不仅长得很漂亮,而且特别会来事、有眼色。这样一来二去,董偃就经常陪着汉武帝斗鸡、踢球,玩的很好,玩得高兴了。

汉武帝有一次在他的宫殿里摆了个宴席,邀请他的姑姑和董偃喝酒。这个地方叫宣室,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。他把皇帝的正殿设宴,招待窦太主和董偃。

而这一天,负责看门的刚好是东方朔。东方朔在那里站岗,看到窦太主和皇上进去了没有阻拦,但见董偃要来了,东方朔拿着长戟,往那一挑,拦住说不准进,不准董偃进宣室。

汉武帝就问他为什么,东方朔说:“董偃有三条可杀之罪。第一,他以家臣的身份私通公主。第二,未婚同居,伤风败俗。第三,在皇上正要建功立业的时候,他用声色犬马来诱惑皇上,整天沉迷于这个声色犬马之中。“

有这三条可杀之罪,董偃不能进宣室。宣室是皇上处理政务的地方,绝不能让他进。汉武帝傻了,窦太主傻了,董偃也傻了,大家全在那傻愣愣的。汉武帝沉思了好长一段时间。

汉武帝说了两句话:第一,说得好,你说得好,先奖赏,肯定你说得好;第二,下不为例,今天这酒都摆上,你总不能不叫喝吧。

东方朔了个长戟,就横了这,死活不让进。汉武帝一看这也没办法,既然不叫进,那就换个地方。传旨,把酒宴改到北宫,另外走了一个门,这个门叫东司马门,从东司马门进去。从此以后,这个东司马门成为皇宫中间专门是下人进出的地方,并且改名叫东郊门。

这一次对窦太主给董偃的打击非常之大。董偃想想,他一直受到京城权贵的热捧。结果叫东方朔来了个三大罪,弄了一个长戟把他挡在外面,死活不让进。董偃从此以后失去了汉武帝的宠信。汉武帝听进了东方朔的劝告,疏远了董偃。这以后,董偃就失宠了。

失宠以后的董偃感到非常没有面子,窦太主也感到非常没有面子。所以董偃就郁郁寡欢,30岁便死了。董偃死了以后,窦太主也感到非常郁闷。没过几年,窦太主也去世了,死后她与董偃合葬。

为了讲清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看一篇文章。这篇文章叫《答客难》。答客难是东方朔首创的一种文体。后来这种文体就被称为《难体》。难,成为一种文体。这个文章是东方朔设计的一问一答,实际上是自问自答。

问的一方是博士和诸先生,答的一方是东方生,也就是东方朔自己。这个博士和诸先生就问东方朔:“我听说古代苏秦、张仪身居九卿高官,而你东方朔读了那么多书,自以为是海内无双,可是你东方朔做过什么官?你东方朔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持戟,这个持戟是爵位。你做了这么小的官,跟苏秦和张仪比差得太远,这是为什么?”

东方朔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回答。他这样说:“彼一时,此一时,岂可同哉。”彼一时,此一时,我们经常用这个话,出自于东方朔的《答客难》。

他说,苏秦张仪生活在那个时代是诸侯格局的时代。得到人才,你这个国家就兴旺;失去人才,你这个国家就灭亡。因此那个时候的国君是广泛地网罗天下的优秀人才。

他说我现在碰到的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?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,贤与不肖,何以异哉。我们现在遇到的是一个天下太平、这个大一统的天下,不再是诸侯格局了。无论是贤,或者是不肖,不肖就是不贤,贤才与非贤才现在已经没有区别了。这个时代,即使你生来是圣贤,也无事可干;天下无事,圣贤没有一个用武之地。

所以下面东方朔讲了几句非常有名的话。他说现在这个时代,尊之则为将,卑之则为虏;抗之则在青云之上,抑之则在深泉之下;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。这几句话非常有名。他说这个时代,如果尊你、捧你,你就可以做将;如果不尊你、不捧你,你只是个兵。如果有人提拔你,你就可以在青云之上;如果没有人提拔你,那么你就在这个深泉之下。特别是后两句非常有名:用之则为虎,不用则为鼠。这两句话流传极广,成了整个封建社会那些失意的文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最有名的句子。

所以《答客难》这一篇文章,整个写的就是东方朔的怀才不遇。这篇文章才是真正表达东方朔的内心世界的文章。如果我们读到以后,就会知道其实东方朔是有大志的,只是他的大志得不到实现。东方朔绝不是什么大隐,他哪里是大隐呢?他做那些事没有一点隐士的味道。因此,东方朔不是一个大隐;大隐只是个表象。

所以历史上真正的东方朔,是我们这一集讲的东方朔才是真的东方朔。我想这里有两个原因。第一个原因是,东方朔的真面目和一般读书人没有区别,就是辅佐明君、治平天下,这和一般读书人没有区别。大家记不住,大家记住的都是每一个人最有个性色彩的一面。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,只能记住他最有个性色彩的一面。东方朔的治国安民这一套没有个性色彩,而最有个性色彩的是他的滑稽和恶稿。
这个是他最有个性的,所以被人们记住了。所以一个历史人物,他最后流传下来那个真相,未必就是他的本来面目。

所以我们通过东方朔可以悟出来一个道理:集体思维的惯性足以在历史的背后重新塑造一个历史人物。因此,解读历史人物非常困难的一点,就是我们记住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。这是第一个原因。

第二个原因是小说的影响。我上一集所讲的东方朔的故事都出自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资治通鉴》,正史记载,有史可查,是真正的历史记载下来的。

所以东方朔在世的时候,流传了很多与他无关的事情。到了东方朔身后,他死了以后出现了很多小故事,都说是东方朔的。我们举两个小故事来说一说。

有一个小故事叫《怪哉》。说有一天,汉武帝到甘泉宫去,路上遇到了甘泉路上的一个紫红色的小虫子。这个小虫子长得非常奇特,它就像人一样,有头也有五官,谁都不认识。然后,汉武帝招东方朔来看,问这是个什么动物。

东方朔说这个小昆虫的名字叫“怪哉”。为什么叫“怪哉”呢?他说这个虫子来源于秦朝的时候。当时法律非常严酷,把很多无辜的老百姓打到监狱里去了,老百姓在监狱里就对天空叹息:“怪哉,怪哉!”感动了上天,上天就造出了这个小虫子,叫“怪哉”。

他说,我估计这个地方一定是当年秦朝的监狱所在地。汉武帝派人一查地图,果然是当年一个监狱的所在地。汉武帝问这个虫子怎么消呢?他说,我自知道借酒浇愁,既然它是仇怨化成的,放到酒里一定能够消。于是,汉武帝就拿了一瓶酒,把小虫子放进去,果然化了。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方朔的故事。这是野史,不是正史,但这类故事流传得非常广。

还有一个故事叫“仙酒”。传说这个也是野史,君山出产一种仙酒,这个酒喝了以后人可以成仙。因此,汉武帝非常希望成仙,所以就派人去找这个仙酒,果然找到了一瓶。

汉武帝还不敢喝,先洗沐把身上的尘垢洗干净,斋戒了七天,然后准备去喝。然而,等到他去喝的时候发现,那个酒被人偷喝了。经过一查,偷喝的人竟然是东方朔。汉武帝心里气啊,他好不容易找来一瓶仙酒,等了七天,结果来喝的时候,却被你给喝走了!
汉武帝下令:“马上把东方朔给杀了!”

东方朔急忙说道:“你别忙!这个酒如果真喝了能够成仙的话,你杀不死我,我已经成仙了!你怎么能杀死我呢?假如这个酒不是成仙的仙酒,是假冒伪劣,那么你杀了我也没有用。它本来就是个假的,我喝的是个假酒,你没有必要杀我。”

这话一讲,汉武帝一听,觉得:“是这个理!是仙酒你杀不死他;是假酒,你没有必要杀他。”

就这样,东方朔是白喝了一瓶仙酒,也没有受到处罚。诸如此类的故事太多了,我们不讲。这些都是野史小说中间的,恰恰是野史小说把这类东西渲染得太多了,让我们记住了另类奇才东方朔,忘记了真正的治国奇才东方朔。所以,这就是历史上东方朔的两面,如果合起来看,就是一个完整的东方朔了。

所以我们讲到这里,实际上我们可以体察到,实际上东方朔是很痛苦的。他有抱负,有正义感,但那抱负又不能实现。他整天装疯卖傻,如果不那样搞笑,不那样恶搞,他就无法生存。他的正儿八经的建议得不到皇帝的重用,汉武帝始终把东方朔划到另类去了,入了另一册,叫什么?弄臣。

所以,东方朔一开始就搭错车了。他这一搭错车,搞得他自己一生很被动,搞得他很痛苦。汉武帝需要弄臣,但是汉武帝更需要的是重臣。重臣的事业就是和匈奴作战,而在这个作战中间,卫青和霍去病是他最倚重的重臣。那么,在今后的对匈作战中间,卫青表现如何呢?他的一生又是和怎么度过的呢?请看下集《一代将星》

谢谢大家!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