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 8 生父之谜 【王立群读《史记》百家讲坛】视频+文字稿


公元前249年,在吕不韦和华阳夫人的积极运作之下,异人终于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。他就是历史上的秦庄襄王。然而,三年之后,这位秦庄襄王与盛年之际撒手人寰,留下了一个如日中天的秦国和年仅13岁的儿子嬴政。嬴政就是我们这个系列节目的主人公,秦始皇。

当少年嬴政走上秦国王位之时,关于他的疑问也就接踵而至。这个一直跟随父亲在赵国做人质的孩子,他的身世扑朔迷离。他究竟是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,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。他不仅成为秦国历史上一桩迷雾重重的谜,也成为历史学上的一桩公案,更成为2000年来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那么,为什么秦始皇的身世会有这么大的争议?这个争议因何而来?让我们跟随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,穿越历史迷雾,完成一段历史探索,揭秘关于秦始皇的第一个谜团。敬请关注系列节目《王立群读史记》,秦始皇第八集:生父之谜。

在中国历史上,几乎所有帝王的世系都很清楚,唯独秦始皇的生父是谁。司马迁写得若明若暗,所以史学界对秦始皇的生父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。那么,秦始皇生父是谁的谜是怎么造成的?我们应当怎么样破解这个谜?

我先讲第一种说法。据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的记载,当异人被立为安国君的嫡子以后,异人的地位就日渐高了, 然后异人和他的师父吕不韦的关系也就逐渐亲密了。 有一天,吕不韦在家设宴,这个家宴只有两个人,一个是吕不韦,一个是异人。虽然是两个人的家宴,但家宴非常豪奢,家宴一开始就是歌舞。第一个出场的就是赵姬。赵姬可以说最拿手的绝活是跳舞,舞跳得特别好。所以赵姬一出场就吸引了异人的目光。

赵姬是个什么样的人?赵姬是那种让男人看了一眼,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女人。这是很有点传奇色彩的形象。再加上一身绝活,舞跳得好,所以异人看了以后就热血沸腾了。此时的他,已经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嫡子,他顾不上这个身份了。然后看了赵姬跳舞以后,他马上就端起了一杯酒,献给吕不韦敬酒。
敬完酒以后,提出要求:要什么?要吕不韦把上午的赵姬赏给他。

吕不韦其实在这之前已经看出来,异人对赵姬感兴趣了。他说异人的眼睛里发光,所以他硬看他很感兴趣。但他没有想到,作为秦国太子的嫡子,竟然敢于这么出口夺爱。没有想到,因为赵姬不是别人,是吕不韦的爱妾。

所以,当异人提出来要的时候,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大怒。吕不韦非常生气,但是想了想,自己已经为异人把家财都散了,所以也不在乎这一个赵姬了。最后,满腔怒火,还是笑呵呵地说可以。

当然,异人听了很高兴,酒也不喝了,舞也不看了,抱着美人就回去了。在《史记》的吕不韦列传中这样记载:“姬自匿有身,至大期时生子政。”就是赵姬隐瞒了自己这时候已经怀孕了。到了大期,期就是我们现在每一学期的期,到了大期的时候生下来的儿子,这个儿子取名叫“政”,而这个政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。

这一段记载出自吕不韦列传,信息量非常大,它至少给我们提供了四点:

第一,赵姬是邯郸绝好善舞者。史书的原话“好”就是美,“绝好”就是绝顶漂亮。赵姬是邯郸一个非常漂亮而且善于跳舞的女人。

第二,赵姬是吕不韦的爱妾。

第三,赵姬怀着孕嫁给了邯郸。这是首先交代的赵姬。

第四点,邯郸从吕不韦那把吕不韦最喜欢的一个女人给夺走了,这叫夺爱。这一次家宴和邯郸要走了赵姬,后人把它概括成四个字,叫“邯郸献姬”。

在这个故事的本身就存在了一个谜团,后人们就在讨论,吕不韦这个家宴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?是他有意安排的还是他无意安排的?这个差别很大。

吕不韦列传是写的是,异人看见赵姬以后就非常喜欢,然后就想要。而且这个时候写了四个字,叫“吕不韦怒”。吕不韦很生气,但是想到已经破了家财,最后就算了,就献出去了。

所以,有一派学者认为,吕不韦对异人的投资是智力投资、金钱投资,他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儿子随着赵姬嫁到异人那将来再去做秦王,没有这个想法。这是一种意见。

另一种意见则认为,吕不韦怒是假怒,这是设局,是下套,他设计了这么一场阴谋。设计了这场家宴,然后用赵姬来吸引异人。这是关于秦始皇生父的第一种说法:吕不韦之子。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?

在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中,司马迁的记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: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。而持这种观点的人都把焦点放在了吕不韦的身上。他们认为吕不韦在邯郸献姬中有可圈可点之处,是吕不韦在设局下套,因此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。毫无疑问。那么对此,王立群先生是如何分析的呢?

但是这个设局下套说,我觉得是有问题的。最起码有两个问题。

第一,焉知性别?你说赵姬是怀孕嫁给异人的,将来生下了儿子再做秦王。但是你可以想想,赵姬怀了孕还能跳舞,肯定不是发生一些形体变化的时候。对吧?那个时候就跳不成了,可能跳出危险来了,是吧?那一定是在早孕期。而且嫁过去以后,异人没有发现,只能说明是在早孕期,刚刚怀孕的时期。

刚刚怀孕,现在连B超都检查不出来,你怎么能确定赵姬怀的就是个男孩?将来要生个女孩。你嫁出去了,那不是陪了夫人,最后生了不是国君的吗?你性别不知道。他在这个时候嫁出去,是在早孕期,根本无法知道胎儿的性别。你怎么能说吕不韦就是让赵姬怀上自己的孩子,再嫁给异人,将来生下了儿子做秦国君?他岂不是生儿子?这个儿子生出来,是否都是问题。如果是个女儿,这就是第一个问题。

所以我认为,邯郸献姬是巧合而非设计,是夺爱而非设局。这是第一个看法。

再一个,风险太大了。你找了一个自己的爱妾怀了孕,再嫁给人家。万一阴谋暴露了,那吕不韦不OK了,肯定完蛋了。你献给我一个赵姬,你先让他怀了孕,然后你再嫁给我。将来第一个发现这个事情的人是谁?就一定是异人。他会首先发现。异人要发现这个事,你甭说将来是当国君,赵姬要不要都成问题了,甚至可以连累吕不韦。

风险太大,这个风险太大。尽管吕不韦是做风险投资的,但是这个风险投资的风险也太大了。因为邯郸献姬的前提是要生个男孩,所以他才可能继位。你生个女孩,一切都是报废了。

如果说吕不韦想让自己的儿子去做秦王。那肯定是吕不韦的脑子进水了,疯了,不可能的事情。因此,我认为是个设套这一说绝对不能成立。我们可以肯定,赵姬再嫁绝不是吕不韦的阴谋,而是异人夺爱,不是吕不韦设局。这是第一点。

但是不管怎么说,史记可是把这段故事完整地记下来了,而且没有第二种文献能够如此完整地记述秦始皇的出生。生下来的孩子就是秦始皇,所以这个文献在破解秦始皇生父之谜中间,是个非常重要的文献,是唯一记载最完整的文献。

而且这个文献还有两个重要的佐证。第一,班固的《汉书》和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都采用了这个说法。这两部正史都采用了这个说法。

第二点,汉代有其他的文献也证明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。比如说《汉书·王商传》记载了这么一段话:“臣闻秦丞相吕不韦,见王无子,意欲有秦国,即求好女以为妻,因知其有身而献之王,产始皇帝。”这是《汉书》的记载。《汉书·王商传》的记载把这个事情的说法与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的说法完全一样,这是一个汉代文献的佐证。

另外,班固还有一个上表,在这个上表中提到这么八个字:“秦之其位,吕政残虐。”吕政,他不叫赵政,叫吕政。这就说明秦王生下来是在正月出生,名字叫政,所以他说他是吕政,等于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。

这种说法它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有文献记载。在吕不韦之子一说中,司马迁的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做了记载,而班固的《汉书》和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也采用了这种记载。因此有学者证明,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是没有疑问的。

那么关于秦始皇是异人之子一说又出自何处呢?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?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异人之子,认为是异人之子最可靠的一条文献就是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的记载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这样记载: “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,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,见吕不韦姬,悦而取之,生始皇,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。及生,名为政,姓赵氏。”

这一段记载讲了三点:第一,异人是取了吕不韦的姬做妻;第二,赵姬生了秦始皇;第三,秦始皇生下来以后。
他的名字叫赵政。

这是《秦始皇本纪》的记载。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和《吕不韦列传》的记载完全相反。这两条记载的说法完全不一样,因为《秦始皇本传》里面完全没有提到赵姬怀的孕嫁给异人的这个说法,完全没有记载。而且《史记》还有一条记载,《史记·楚世家》有这么两段话:秦庄襄王卒,秦王赵政立。说秦庄襄王死了以后,秦王赵政立,称他为赵政,而不称他为吕政。

所以我们可以断定,司马迁写《史记》的时候,实际上看到了两种材料。一种材料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,另一种材料说秦始皇是异人的儿子。他看到了这两种材料,并把这两种说法分别写在《吕不韦列传》和《秦始皇本纪》里面。因此,这个谜团的造成,其实是《史记》造成的。《史记》的记载记录了两种说法,导致我们今天的史学家争论不休。那么,当《本纪》和《列传》记载不一样的时候,该相信谁呢?

关于秦始皇的生身父亲,同一本书就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的记载是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,而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的记载是秦始皇为异人之子。因此,这桩公案起源于《史记》,都是司马迁惹的祸,难怪他会成为千古之谜,为后世的人们争论不休。

那么这两种不同的记载,我们该相信哪一种呢?王立群先生的观点又是什么呢?按照一般的规律,当《本纪》和《列传》记载不同的时候,《列传》可能比《本纪》更可信,通常是这样讲的。但是,要真正讲清楚这个问题,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。

因为在《吕不韦列传》中间,记载秦始皇出生之后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,叫“至大期时生子政”。至大期时生子政,现在关键是“大期”该怎么来理解?这个“期”,就是我们现在星期几的“期”,这个字读作“ji”。期的本意是满足一定的时间,叫做“期”。所以古人在做注的时候,就注了两种说法:第一种是十个月,十个月叫大期,为什么呢?古人都讲十月怀胎,所以十个月叫大期。还有一种注本是十二个月,叫大期,十二个月是满一年,满足一定的时间,这都叫做期。

那么对这个“至大期时生子政”,我觉得要把这句话讲清楚,要知道三个问题:第一,怀孕时间;第二,生育时间。
我曾经多次到妇产科医院去,拜访妇产科专家,问他们:可能不可能怀了孕,带着孩子,跟着异人至大期而生子政。妇产科大夫都认为不可能。我就问他们为什么。他们跟我讲了他怎么计算怀孕。

因为当她下一个月经不来的时候,她就认为是怀孕了,而她的排卵是在怀孕前14天。女性的妊娠,我们称之为妊娠,医学上叫妊娠。妊娠期是266天,加上前面排卵期的14天,就是280天。按七天一个星期来说,是40周,40个星期。4乘以7等于280,就是40周到的时候,就是她的10月怀胎了。

所以,10月怀胎实际是280天。我们怎么计算呢?因为这个和我们下面讲的知识有关。我把这点讲清楚,不是在普及妇产科知识,而是我们需要讲这个问题。

现代医学上计算女性的预产期,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。也就是说,怎么计算她的预产期呢?是从末次月经的这一个月加上九个月。比如说,你末次月经是2月10号,末次月经是2月10号是第一天来,那你的预产期就应当是2加9等于11月。10号日期怎么算呢?日期加7天就是17,11月17日就是你的预产期,计算方法是这样的:月份加9,日期加7,这就是预产期。

我这一讲,全国人民都知道怎么计算预产期了。正常的生育是在预产期的前三周和后两周,这叫正常生育。

第三点,过期妊娠。我们讲一下过期妊娠怎么回事。如果超过预产期两周,也就是超过预产期14天,还没有生育,叫过期妊娠。换句话说,女子从怀孕到她的生育,可以向后错,但这个错后不能超过两周,也就是说不能超过14天。超过13天还算正常。

那么,280天加上13天,也就是说,从她怀孕到她生孩子,293天是时间的底线,293天以内生的都叫正常生育,达到294天生的就叫过期妊娠。一旦过期妊娠会带来严重恶果。

第一,胎盘会发生变化。胎盘的作用是向胎儿提供氧气、营养和排除胎儿的代谢物。如果怀孕到294天还不生的话,胎盘就会发生衰老。到294天胎盘衰老后,胎盘就不能够向胎儿正常供应氧气。
不能够正常地供应营养,也不能够代谢胎儿的排泄物,所以胎儿的死亡率极高。因此,过期妊娠侥幸生出来的胎儿,一定是弱智,或者不是脑瘫就是智障。所以,过期妊娠非常危险。

第二,羊水是胎膜之中分泌的一种包围着胎儿的液体。羊水从38周以后开始逐渐减少,到40周必须要生了。如果超过293天,羊水会迅速减少。这个时候的羊水少到什么程度呢?由于胎盘的老化,羊水的减少,胎儿的生存环境严重恶化,甚至于胎儿的胎粪会混入羊水之中,生出来的孩子浑身都是粪便。因此,过期妊娠是非常危险的。

我们明白了这三条知识,现在可以破解这个谜了。在战国末期,如果出现过期妊娠的话,这个胎儿的生命很难保住。即使出现奇迹,这个胎儿生下来也成了脑瘫智障,不可能生出一个正常的婴儿。在我们当代医学条件比较发达的情况下,如果我们发现过了预产期13天还不能够生育的话,可以采取药物终止妊娠,然后采取措施取出胎儿。但古人没有这么好的条件,因此,过期妊娠生出来的婴儿,即使生下来,也一定不是健全的人。

那么,现在我们来想想,假如赵姬是怀着孕嫁给了异人,史记的记载是至大期时生子政。这个大期我们先不说12个月,就按10个月来算。你算算,她一定是进入了过期妊娠。如果这样来算,赵姬如果是这样带着孩子嫁给异人的话,她应当在不到10个月时一定要生,不可能至大期时才生子政。如果至大期时生子政,那一定是过期妊娠,而过期妊娠生出来的是智障,或是弱智。

秦始皇弱智吗?秦始皇精力过人,精明过人,他绝对是个正常产出的婴儿,绝不可能是过期妊娠。因此,我们可以断定,赵姬绝不可能是带着孩子嫁给异人。这个说法古人可以奇之,但今人不能再奇,也不需要再奇了。现代医学的知识告诉我们,不可能。

所以,秦始皇绝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,只能是异人的儿子。因此,我们可以断定,赵姬始属吕不韦后归异人可信;而赵姬带身归异人的说法绝不可信。也就是说,吕不韦和赢氏皇族有性关系可信,但如果说他有血缘关系,那绝对不可信。
王立群先生通过分析认为,秦始皇绝对不是吕不韦的儿子,因为他不符合人的生理条件和科学规律。

但是,为什么在司马迁的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中,以及后来的班固、司马光都采用这种说法呢?这究竟是谁捣的鬼呢?因为这两说都有历史文献的记载。吕政之说有《史记·吕不韦》的记载,有《汉书·资治通鉴》的记载;赵政之说有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的记载,还有汉代文献的记载。赵政也有文献记载,比如说我们在《汉武帝》系列讲过淮南王刘安。

淮南王刘安曾经编过一个很有名的书叫《淮南子》。在《淮南子》里有两处记载:其中一处说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;秦王赵政。大家听听,这说明刘安他编这个书的时候,采取了异人之子说。

还有一处记载说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,说明秦始皇赵政这个人精力过人,白天他断官司,晚上他去写书、看书,这个人精力确实过人。两次都提到赵政。

另外,汉代还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《潜夫论》。在这部书中也提到:“六世而始皇生于邯郸,故曰赵政。”所以汉代文献有大量的赵政的记载,也有吕政的记载。

第三点,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尽管记载得很详细,但司马迁这个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的史料来源至今不清楚。另外一个记载秦始皇生世的史书叫《战国策》,《战国策》完全没有记载赵姬怀孕嫁给异人的情况,没有这种记载。

第四点,赵姬怀孕嫁人在逻辑上讲不通,它不符合逻辑。我们可以推算一下:假如吕不韦的爱妾赵姬真的是怀着吕不韦的孩子嫁给了异人,然后生出来的儿子就是秦始皇。这一定是个隐私,而且是国家级的隐私,保密级别非常高的隐私,这个隐私只有四个人可能知道。

第一,异人。他是当事人,他老婆生的是不是他的孩子,他能不知道吗?异人没有提出什么意见,认了,认为是自己的孩子。要不是他的孩子,他能认吗?这是一种说法,所以异人向外面泄露的可能性不太大。

再一个,嬴政。他知道的可能性最小,即使他知道了,他也不敢泄露。如果他泄露,这说明他不是嬴氏血统。
他不是嬴氏血统。他没有资格继承秦王的君位。

他一个是不可能知道,一个是知道了,他绝不可能向外泄露。

第三个是赵姬。赵姬是当事人,有两种可能。

第一,赵姬糊涂的是,她怀着谁的孩子都不知道,这有这种可能性。实际上,赵姬本来就很糊涂。

第二,赵姬知道是谁的孩子,她也不敢说。她不敢讲。即使赵姬再糊涂,这个问题也牵扯到政治。

假如她生的孩子不是异人的孩子,而是吕不韦的孩子,她要敢说出来,那嬴政就没有王位。嬴政没有王位,他就没有王太后,一切都没有了,这不能讲的。

还有一个是吕不韦。吕不韦是当事人之一,他是制造隐私的人,也是泄露隐私的最大受益者。因为隐私一泄露出来,让秦王嬴政知道后,“我是你真爹,我是你亲爹”,那么他可能在地位上就特殊了。

所以四个当事人,只有吕不韦有可能向外透露,而吕不韦的透露是最不可信的。

那么,秦始皇的身世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呢?后人为什么对秦始皇的身世这么关注呢?关于秦始皇的身后之争,已经是一个千古遗憾了。

而无论秦始皇是谁的儿子,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秦始皇本人的功过评价。

从秦始皇的出生开始,一直到他继承王位为止,史书没有记载异人对嬴政的身世有过怀疑。但是令人奇怪的是,为什么人们那么关注秦始皇的身世呢?

我觉得这里边包含了几种因素。首先,称秦始皇是吕政或者赵政,意味着是秦灭六国还是六国灭秦。假如叫赵政,那一定是秦灭六国;假如叫吕政,那就是说吕不韦作为一个非秦国人,在秦没有灭六国之前,他的儿子就把秦国给灭掉了,那不是六国灭秦了吗?

这就是人们关注的第一个原因。

再者,这种说法是后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它很能解六国人对秦灭六国之恨。六国最后被秦灭,六国的人对秦有仇恨,因为我的国家被灭了,我亡国了,我能不恨秦吗?要恨秦,那就找点说法。

我就说你秦王灭了我们,你这个秦王,其实都不是秦国的种,你是六国的人。所以,六国的人觉得这个说法特别能解恨,特别能泄愤,因而人们对这个说法也特别感兴趣。


当然,上面我说了两种说法:吕不韦之子说,异人之子说。这两说学术界争论不清。

然后出现了第三种说法。第三种说法是什么呢?说这个问题现在无法破解, 这个谜无法破解, 只能将来开棺验尸。然后两个人做DNA的比照,看一下秦始皇和他的父亲异人,他们两个的DNA是不是一样。这是学术界的第三种声音,这是一种无奈的声音,非常无奈的声音。

其实我觉得用不着开棺验尸。我们从现代医学上讲,不可能出现那样的情况。所以秦始皇的生父只可能是异人,不可能是吕不韦。现代医学只能做出这样一种解释。

其实秦始皇的生父之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赵姬惹起来的。他先作为吕不韦的爱妾,后来又作为异人的夫人。他这样一个再婚导致了这么一个谜。

而赵姬,历史上的赵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这个人对秦国,对秦统一天下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我们下次再讲,再见!谢谢大家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