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 6 昭王争霸【王立群读《史记》百家讲坛】视频+文字稿


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,我们看到了秦始皇家族几十代人的努力和贡献,才造就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局面。因此,当我们把这个功绩记在秦始皇头上的时候,还不能忽略在秦始皇以前,他的先祖们所做出的工作。

上一集讲到在秦国发展的过程中,由于秦国的壮大,六国开始谋求合纵对付秦国,而这对于秦国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。为了免除威胁,秦惠文王重用张仪,还用连横的办法打破了六国合纵的联盟。秦惠文王在秦国崛起的道理上,又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。

而在秦惠文王之后,秦国又出现了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,他就是秦昭襄王。秦昭襄王的出现对于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,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?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,为您精彩讲述《王立群读史记:秦始皇》第六集《昭王称霸》。

上一讲我们讲到秦惠文王,秦惠文王去世以后,他的太子继位,历史上称之为秦武王。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,他从继位到去世只有三年时间。由于他继位的时候很年轻,死得又太快了,所以没有儿子。

这样一来,就带来了一个问题:他死以后谁继位?这就是一个问题了,因此很多人都在为这件事奔走。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,秦武王死后由于没有儿子,按说只能由他的弟弟们来继承王位。而秦武王的弟弟是一大群,这些弟弟们都是后宫的嫔妃,如果有儿子的都可以继位。

所以这些嫔妃们都在拼命地活动。但是真正能决定这件事情的,实际上只有三个人有决定权:一个就是秦惠文王的王后,这个时候是王太后了;秦惠文王的王后有决定权,她有一票。秦武王虽然死了,他的王后也有相当的发言权,这是第二票。

还有一个人,这个人在秦惠文王给秦武王两代任职用事,做过官,而且掌了很多权,这个人也有相当的影响力。这个人是谁呢?这个人叫魏冉。他在秦代两朝的国君中间都做过官,有很大的决定权。这两个人的决定权非常关键。

这样,这件事情是由三票决定:秦惠文王的王后有一票,秦武王的王后有一票,魏冉有一票,三票来投。结果是魏冉和这两个王后的意见不一致,这两个王后从来没有干预过政治。

对政事,朝中的政事没有决策力,也没有影响力。魏冉不同,他长期执掌国政,权力很大。因此,最后魏冉就强行立了一个人,这个人叫赢稷,成为了继位的国君。而这个人就是后来我们要讲到的秦始皇的曾祖父。

此时,赢稷正在干什么呢?他是秦武王的弟弟们中间的一个,而他此时正在燕国做人质,成为质子。但是,魏冉决定立他以后,就派使者到燕国去。燕国的国君也愿意给个人情,就把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送回来,把赢稷送回来。赢稷最终继承了王位。

这件事情最终由于魏冉的操纵与强行决定,立了赢稷做国君。这个人也就是在秦国历史上、乃至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。他从当上国君到去世,共在位56年,时间非常长。

那么,一个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,为什么会被魏冉立为太子,成为继位的国君呢?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这件事和一个女人有关。这个女人是谁呢?是秦惠文王的一个嫔妃,叫芈八子。米是姓,八子是她在后宫的一个官职,和芈八子有关。芈八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宣太后,也就是电视剧里面的芈月。

魏冉和宣太后有什么关系呢?宣太后是魏冉的妹妹,魏冉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长兄。这就相当于兄妹联手。那么立其他的人,对他妹妹都没有利,所以他就立了他妹妹的儿子,他妹妹的儿子现在正在燕国做质子,把他接回来立为了国君。

昭襄王继位以后,魏冉由于立昭襄王有功,便做了相国。魏冉这个时候是昭襄王的舅舅,又是拥立昭襄王最有决策力的人,所以昭襄王非常感激他,宣太后也很信任他。在昭襄王这一朝中,特别是昭襄王前期的三十六年之中,魏冉曾经五次出任秦国的相国,即做丞相,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人。而且他帮助昭襄王打击六国,最后因立功被封为穰侯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。

在宣太后和魏冉的运作下,人在燕国做人质的赢稷即位了,这就是秦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。从秦国后来发展的历史来看,秦昭襄王的即位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。

秦国的优势明显凸显出来。那么这位刚刚即位的昭襄王又是如何以一国之力抗衡其他六国的呢?但是昭襄王即位以后,他实际上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,就是怎么样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。这是昭襄王面前放的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
但是六国虽然弱,它们的总兵力、总人口和土地的总面积都是秦国的数倍。在这种情况下,秦国怎么样灭掉六国就是一个大难题。这就需要定下来一个方针:我怎么样把比我们的土地、军队、人口都要多的六国给灭掉。

这个问题最后有一个人把它解决了。这一个人辅佐了昭襄王执政的后期。这个人是谁呢?这个人叫范雎。范雎是魏国人。早年他也曾经在列国中间游说,希望有一国君能够接受他的主张,但是没有成功。最后,范雎没有办法,就回到魏国,想为魏王服务。

但是为魏王服务,他又没有资金去运作这件事情,所以他最后就在魏王手下做了一个中大夫叫须贾的随从。后来有一次,魏王就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,叫范雎跟着去。结果到齐国待了几个月,齐国的国君不见使者。

所以须贾弄得很狼狈:走吧,没有完成君命;留吧,又不知道什么时候齐王能召见他。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,随从范雎得到了齐王的一份重赏,给了他十斤黄金,还有一大批肉和酒。当然,齐王送这个礼物不是白送的,因为齐王知道范雎是个很有才能的人,想拉拢范雎,让他弃魏,投奔齐国,为齐国去服务。

但是范雎知道他的主人来到这里没有完成使命,私下接受齐王的这些礼物很不妥当,他就没敢收。但是这件事被中大夫须贾知道,须贾告诉他:“黄金退回去,肉和酒可以留下来。”范雎也照办了。照办以后,他们就一块回来了。

回国以后,范雎向当时魏国的丞相魏齐报告,说范雎一定是出卖了我们魏国的军事机密。他要不出卖国家机密,齐王怎么会不见我,反倒赏给他那么多礼物?魏齐一听有道理:大使去了他不见,大使的随从送了那么多礼。所以魏齐也没有调查,就下令把范雎抓过来。

打,这一顿臭打,打得很凶,把范雎的肋骨打断了,范雎的牙齿打掉了。眼看着范雎就要被打死,范雎一看,如果这个时候再出一点声音的话,就可能被打死了。范雎咬紧牙关,打得再凶,他一点声音也不吭,闭上眼睛,咬紧牙关,随你打。他是摆出一个什么姿态来?死了,我已经被打死了。

结果这些打的人都看到打着范雎,没反应了。开始他还叫,后来叫也不叫了,大家就以为他死了。然后魏国的国相魏齐就找人弄一个席子,卷巴卷巴,把范雎送到,给他扔到厕所里去了。扔到厕所里以后,魏齐还不解恨,他让很多喝醉酒的客人到厕所里边,对着范雎的所谓的尸体小便,让客人排着队去轮流在他身上撒尿,羞辱他。

结果范雎还是一动不动,大家都以为范雎死了。其实范雎没有死。等这些人撒完尿走了,范雎就跟看守说了:“我希望你能放我一条生路。你要放了我,我将来一定会对你有重报。”结果看守就动了慈悲之心,他就去给正在喝酒的国相魏齐说:“厕所里那个人已经死了,在那放着,既然放着,不如把他扔掉。”魏齐喝酒喝醉了,他就随口答应了:“行啊。”然后警卫就把席筒里卷着的、浑身是小便的范雎给拉走了。这样范雎就逃出来了。

等到第二天,魏齐喝酒醒过来了,就觉得这范雎是真死了还是假的,赶快找人去看。结果死人不见了,到处搜索找不到。恰恰这时候,魏国有一个人,这个人非常好心,他就私下里找到了打成重伤的范雎,带着他把他藏起来帮他养伤。

恰恰就在这个时候,秦国来了一位大使,来到魏国出使。这位收留范雎的魏国人,就私下里给秦国的大使说:“我有一个朋友非常有才,他很想见你,但是他有仇家,白天不敢来。”那么这个大使就说:“那这样吧,你叫他晚上来见我。”然后晚上,这个人就领着范雎。这时候范雎已经改名了,不敢再叫范雎的名字,改名叫张禄,带着他去见了秦国的大使。

这大使和伤还没有痊愈的张禄谈了一番话。话没有谈完,这个大使就知道,这个张禄绝对是一个高人,非常有才。他就想把他带到秦国去,便说:“你这样,你到城门外面等着我。”

我明天就辞行。我辞行完了以后,就捎着你走。

第二天,这个大使就向魏国辞行。辞行以后,到城外,拉着张禄就走了。结果走到湖县,也就是今天河南的灵宝县。走到这里以后,突然中间看着从西边来了一队人马。然后张禄,也就是原来的范雎,就问秦国的大使,说来的是谁。这个大使就告诉他,来的人就是穰侯魏冉。

我们前面讲过了,立昭襄王的魏冉。他说他来东边视察了。这时候张禄就说:“我知道,这个魏冉非常专权,很有势力,而且他很记恨六国来的人。”他说:“我在躲。”然后,张禄就藏到车里边了,不敢出来。果然等了一会儿,魏冉的车来了。

魏冉车队来以后,看见这个秦国的大使就问他:“东边的情况怎么样?”这个大使说:“东边没什么事。”然后魏冉就问他:“你从东边来,是不是带着有六国的人?”这个大使赶快否认:“我没有,我什么也没带。”其实这时候的范雎,也就是张禄,他藏在这个车里边都听见了。然后,魏冉带着车就向东走了。

等魏冉刚一走,这范雎一咕噜就爬起来了,告诉这个大使:“魏冉刚才怀疑车里边有人,但是他忽略了,没有搜查,他等一会儿一定会重新回来搜查,赶快让我下来,免得他查就把我查出来了。”然后,这个大使把车停下来,范雎也就是张禄,跳下来,一路狂奔,跑了十几里地。果然他刚跑了没多长时间,魏冉就派他的随从又骑马回来,搜查这个车子。他范雎已经逃了。查了半天车子没有人,魏冉就回去了。

然后,跑了十几里以后,范雎就在那等着,等着大使的车子来了,继续拉着他,到了秦国。这样,范雎总算是从魏国死里逃生逃出。

范雎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。他早年在魏国期间不受重用,因为一次出使显示才华,受虚假妒忌而极尽诋毁,最后被迫逃到秦国。那么,逃到秦国的范雎能够在秦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吗?秦昭襄王会重用他吗?

到了秦国以后,大使就向秦昭襄王汇报他出使魏国的情况,同时推荐了高人范雎。但这时候昭襄王听不进去。这个时候昭襄王已经继位了36年。在这36年里,他向南把楚国的国都都给占了,东边他打败了齐国,而且不断地对韩、赵、魏三国用兵。

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。昭襄王这时候已经不觉得自己再需要什么人才来帮助他了。所以大使给他说了话以后,他没有听。但是他也没有赶走范雎,还是让他留下来了。留下来的条件非常差,待遇很低,住的条件、吃的条件都很差。

范雎这时候没有选择。他是从魏国逃出来的,死里逃生逃出来的。假如他回到魏国去,魏齐肯定这一次是一定要把他打死的。不但要打死,一定要削首,以免他再死里逃生再逃了。所以他没有退路,只好在秦国待下来。这一待就是一年多。

这一年多,范雎的日子很不好过。他的待遇很差,住的宾馆也很差,吃的饭也不好,秦昭襄王也不见他,也不用他。他就这么猫着,等机会。结果等了一年多,他等到了一个机会。

那么这个机会是什么呢?因为在这之前发生了一件事情:秦国国相穰侯魏冉提出来了一个计划,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。因为齐国跟秦国之间隔了两个国家,一个是韩国,一个是魏国。魏冉提出来要越过韩魏攻打齐国,这个意见提出来了,昭襄王也同意了。

但是,魏冉的这个计划提出来以后,范雎觉得机会来了。因为他从这里看到了一种机会,他就给秦昭襄王写了一封奏章,要求见秦昭襄王。这封奏章写上去以后,秦昭襄王看了,非常高兴,立即召见了范雎。这是件很怪的事:他在那待了一年多,秦昭襄王都不见他,而一封奏章上去,马上就见他。这是为什么呢?

因为范雎在这封信里边提到了几个问题。第一,他提出来识宝困难,像和氏璧这样的宝物,当时就不被楚王所承认。认识一个宝物还这么厉害,识别一个人才会更困难,所以识别人才非常困难。这是第一点。第二点就是说,你既然不用我,那么就不要再留我了。我在这这么长时间了,你也不用我。这是第二点。

第三点,这前两点可以说是铺垫。前两点是铺垫,然后他提出来魏冉提出来的越过韩魏攻打齐国有问题。但这个问题是什么,他不讲。他不讲,中间他说了一段非常有意味的话:“己语之至者,臣不敢载之于书,一语无效。请伏斧质。“

我想要说的话,我不敢写在奏章里,只能当面讲给你听。假如我的话说了没有用,你可以立即杀了我。最后这一点最重要,因为最后这一点讲的若明若暗,神龙见头不见尾。

秦昭襄王感觉到,范雎一定有什么重要的话。但是你读了他的奏章,又看不出来他到底要说什么,所以就下令用专车把范雎接进宫来。

要见范雎。范雎入秦后的一年多时间,秦昭襄王一直没有召见范雎。当秦国丞相魏冉提出跨越韩魏去攻打齐国时,范雎认为时机已到,于是立刻向秦昭襄王上书。在奏章中,范雎欲言又止,同时又坦言自己有治国的良策,这样使得秦昭襄王不得不召见他。可以说,范雎费尽心机,终于得到了秦昭襄王召见的机会。

那么,范雎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?结果到了接见这一天,范雎就来到秦国的皇宫,来到他的王宫。来到王宫以后,范雎就闷着头,装作不认识路,就一个劲往里边闯,结果被卫兵给拦住了。这时候,秦昭襄王已经出来了,卫兵拦着他说:“大王来了,你怎么不回避呢?”

史书记载写了这么几句话:范雎谬为曰,“秦安得王,秦独有太后穰侯耳。”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呢?说秦国哪里有王啊,我只知道秦国有太后,有穰侯,不知道有王。这个话很明显是说给秦昭襄王听的。

结果,秦昭襄王过来,看见范雎和那个警卫正在争吵,然后秦昭襄王就上前给他解了围,对范雎说:“我早就向您请教了,不过我一直没有腾出手来。现在腾出手来,我想见你。”于是,昭襄王就把范雎领到王宫里。

两个人坐下以后,秦昭襄王就问:“先生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?”然后,范雎就嗯嗯嗯了两声,没吭。两个人又在那坐,坐了一会儿,秦昭襄王又问:“先生有什么话要教诲我吗?”范雎又是嗯嗯嗯了两声,又不吭了。连问了三次,范雎只是嗯嗯,一个字都不说。

这时,秦昭襄王就急了,也很奇怪:“您写信想见我,真见到我,我问了你三次,你一句话都不说,光嗯嗯。你肯定有什么话不敢说。”然后,范雎终于说道:“我是一个异乡之人,我是一个魏国人到秦国来。”

我和大王没有交情,而我讲的话呢,又是涉及到大王和大王身边骨肉之亲的人,所以这个话我不敢轻易地讲。我这倒不是怕死,假如我的话说完了,你把我杀了,第二天你照着我的话去做,我死而无憾。我害怕什么呢?我是为了秦国才说的话。我说完你把我杀了,杀了以后,天下人都知道我范雎为秦国尽忠而被杀。以后没有人敢再到秦国来,这是我最担心的。

这范雎挺会说话的,当然这个话一说,你肯定说你不能杀我了。然后这个秦昭襄王说:“你尽管直言,上至太后,下到大臣,你可以知无不言,言者无罪。”范雎得到了这个保证以后,就说:“那行,既然如此的话,我就来讲。”

他说:“你看现在的秦国,国家非常富足,兵力非常强大。秦现在灭六国就像是什么呢?就像是一匹强壮的猎狗去追一个瘸腿的兔子,那不太容易了吗?但是你现在做不到,问题就在于你的大臣,你的最重要的大臣,你的相国穰侯,谋私利。”一下子就把穰侯谋私利点出来了,而且你大王也有错误。

秦昭襄王听完以后非常震惊,就问他:“那么穰侯有什么错,我错在哪?”范雎说:“你想想,穰侯魏冉的封地在哪?穰侯魏冉的封地就在齐国的陶,就是山东的定陶。他现在越过韩魏去打齐国,目的就是想扩大他的封地,所以穰侯是有私心的。这不是你统一天下的正确的方针。你统一天下的方针不应当打远的,应当打你的近邻。这叫什么?这叫远交而近攻。远方的国家,你要和他保持友好关系;离你越近的国家,你越要打。”

“你这样有什么好处?你打下了一寸地,可以并到秦国领土中间一寸;你打下了一尺地,可以并到秦国领土一尺地。打下来的都是你秦国的土地。你到齐国去打,打下来以后那块地是飞地,隔着韩魏,并不到你秦国的版土中间来。所以穰侯这个主意其实是他的私心。因此说,你现在之所以不能够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,关键在于你用人用得不对,你自己没有看准人。”

这番话一说,秦昭襄王如梦方醒,马上醒悟了,然后立即任命范雎做客卿。所谓客卿,也就是享受列卿待遇的高级参谋,让他当列卿,做了个高官。
可以说,范雎这次见秦昭襄王非常成功,一下子说动了秦昭襄王。为什么呢?

范雎在秦国待了这么长时间,秦王都不见他。这次见了秦昭襄王,却一番话就得到了秦昭襄王的信任和重用。为什么呢?

第一,范雎利用了秦昭襄王与相国穰侯之间的矛盾。本来,秦昭襄王作为国君,与穰侯作为丞相,两人之间是有矛盾的。这个矛盾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。经过范雎的一番透彻分析,秦昭襄王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:权要在自己手里,不能在自己的相国手里。这是第一点。

第二,魏冉没有提出的观点,范雎却提出了一个有关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总方针,叫“远交近攻”。这个方针非常正确。秦昭襄王听说后,不但重用了范雎,还把太后权力夺了过来,甚至把宣太后的权力也夺走了。此外,他还免去了宣太后的哥哥和弟弟的官职,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去,最终将全部的权力收归秦昭襄王自己的手中。

这就是范雎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:对内来说,大大强化了秦昭襄王的中央集权;对外来说,他提出了一个消灭六国的总方针“远交近攻”,这个“远交近攻”的意义非常重大。

那么,远交近攻具体怎么操作呢?范雎也提出了。他说,凭借秦国兵力的强大,首先要挟离秦国最近的韩国和魏国。这两个国家离秦国最近,先让这两个国家奉行一个亲秦的路线。等这两国奉行亲秦的路线后,可再利用韩魏去要挟楚国和赵国。如果秦国、魏国、韩国结成同盟,那么楚国和赵国就会屈服。待楚国和赵国都屈服后,最后再去胁迫齐国,齐国也会屈服。等这几国都屈服后,就可以集中兵力攻打韩魏,特别是魏国。

所以,“远交近攻”是一个在地缘政治基础之上的操作性非常强的统一中国的方针,这是它很成功的一点。

第二点,“远交近攻”把军事和外交手段结合起来了。利用秦国军事上的强大,通过外交手段,将军事行动与外交行动有机结合起来。因此,范雎提出这个方针后,秦昭襄王就按照这个路子走,使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大大加快。当秦昭襄王去世的时候,秦国对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,秦国统一天下的局面也变得不可逆转了。

但是,秦昭襄王也有一个问题。
就是他太能活了。他太能活了。做国君做了五十六年,对他的儿子们来说,是非常难熬的五十六年。于是,他在位的时间太长,导致他的长子,就是第一个太子,熬死了,没活过他爹死了。那么,继位的人是谁呢?继位的人还能够有所作为吗?

我们下次再讲《异人奇缘》。谢谢大家!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